三元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大增,收获新领导团队改革实效

作者:小食代

近日,三元股份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1亿元,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43%。

消费增速放缓,原奶价格步入下行通道,且仍在低位徘徊,当下的国内乳制品行业正在经历着严峻的周期性调整,各大乳企亟须通过多维度战略走出困境。

在此背景下,三元股份通过架构改革、聚焦经营质量和加强创新三大驱动逆风破局,在上半年交出的这份亮眼成绩单无疑给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详情。

组织架构改革

面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消费结构变革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多重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或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在去年2月份,首农食品集团总经理袁浩宗直接兼任三元股份的董事长,显示了首农食品对于三元股份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企业战略架构和经营方式会有一定的变化。事实也证明,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三元股份在组织和人员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调整,市场探索也卓有成效

图为三元股份董事长袁浩宗

今年上半年,37岁的陈一被任命为三元股份党委书记,同时被选举为三元股份董事;41岁的陈海峰接棒总经理职务,成为三元股份业务层面的新任一把手,专注于品牌重塑和经营落地

图为三元股份党委书记陈一、三元股份总经理陈海峰

新领导班组在管理和实战经验上颇为互补,他们跨行业背景和头部企业任职的经历,为三元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业资源。而在业务层面启用更市场化和实战型的“改革开创派”的做法,也显示出三元股份在组织架构层面变革的决心

半年报显示,三元股份正在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人才梯队建设与激励机制创新三大支柱,系统性地构建适应未来竞争格局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运营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

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三元食品延续并深化了2024年总部编制优化46%的改革路径,推动销售事业部机构精简与职能整合。

该公司全面启动营销体系改革,将奶粉事业部从原有的9个职能部门整合为4个,编制压缩40%,并实现北京集中办公,强化协同效能。营销体系全面缩减中后台规模,预计优化编制30%以上,推动资源向销售一线倾斜。

由此可见,在组织架构上,三元正在将原有的垂直化、分散的管理架构转变为更加扁平、敏捷的协同体系。这些 “瘦身”举措,不仅能够提高决策效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还能够减少管理成本,充分调动基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人才建设也是三元股份本轮调整的重要一环。

在调整过程中,三元采用了“外聘引智+内培提能”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从外部引入来自头部企业的高级人才,覆盖品牌管理、销售等关键业务板块;另一方面,对内部提出了“五横三纵”的人才框架战略,并启用集团内部的人才培养计划,系统性培养近百名年轻高潜人才,推动决策团队向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转型,以实战经验、年轻化的眼界和洞察,为这个老牌国有上市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培养,如何留住人才也是管理团队的必修课。新的管理层构建了“短期+中长期”相结合的多元化激励体系,明确将资源向核心骨干与一线作战团队倾斜,并通过薪酬与职级体系改革,实现收入分配机制的标准化与合理化。

不难发现,三元股份正在用更加长远的战略眼光搭建公司的人才矩阵。短期来看,充分激发组织与人才活力和凝聚力,长期来看则是通过系统性地培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储备核心力量,让核心成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践行企业文化,也能确保关键岗位的人才供给,支撑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聚焦经营质量

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三元股份的新“弹药”不仅有人才,还有对经营质量的深层次思考。

根据财报可以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飙升66.19%。这也就意味着,三元股份的核心业务盈利提升超过六成,高于表观净利增速,这些数据也说明该公司今年利润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

这一改变表现出该公司坚持的“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的经营理念初见成效

一方面,在渠道转型上,三元食品主动淘汰低效业务,将资源集中投向高成长性新渠道,通过推进开发定制化产品、深化与战略客户合作、实施渠道产品区隔与促销策略优化,显著增强了终端市场控盘能力,渠道优化策略在过去半年中获得了有效落实。

另一方面,公司持续通过“乳品+”战略实现特色业务显著增长,并努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立足于北京的老牌乳企,三元股份现拥有低温鲜、低温酸、常温奶、常温酸、奶粉、奶酪和冰淇淋等“乳品+”产品矩阵。

在此基础上,三元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的底蕴,积极培育旗下品牌“三元梅园”的市场认知和产品竞争力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三元股份完成了对三元梅园66%的股权收购,三元梅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三元梅园主要生产奶制品,其“宫廷奶品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产品以奶酪、双皮奶、奶卷为主。目前,三元梅园门店数已经超过百家,主要聚焦于京津冀市场。

依托其历史和非遗内涵,三元梅园定位清晰,主打文化旅游消费,其位于北京地坛公园的门店是游客们热衷的打卡点。作为“行走的北京名片”,三元梅园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8%,已成为三元食品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除了三元梅园这张文化名片外,三元还亮出了“北京市牛奶公司”这块金字招牌,将其独一无二的老牌北京乳企的文化基因发挥到极致

北京市牛奶公司是三元的前身,承载了很多老北京人对乳品的记忆。三元股份将历史IP与创新业态融合,重启“北京市牛奶公司”品牌,以“现打鲜奶+现制饮品”新模式切入鲜饮赛道,重构场景,成功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实现老品牌焕新。

三元梅园和北京市牛奶公司的成功蜕变仅仅是三元拓展多业态商业模式的重要一步。随着茶饮市场的持续扩大,咖啡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三元还积极拓展2B业务模式,与茶饮、咖啡、餐饮等多业态渠道开展深度融合,拓宽乳制品应用场景。据了解,公司还成立了KA团队赋能终端,拓展关联市场,加速跨界融合。

作为北京麦当劳的股东,三元与麦当劳长期紧密合作。上半年,三元被纳入“麦链”生态,并荣获“飞跃进步奖”等多项荣誉,体现出该公司在麦当劳供应链体系中的关键价值。

在冰品方面,三元旗下核心业务八喜冰淇淋凭借高品质和高性价比,保持了良好的利润率

在多管齐下的业务改革之下,三元股份充分结合自身品牌优势,积极探索新业态,打破产品边界,在经营模式、产业链布局等维度的综合提升下,实现了现金流的由负转正,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2.18亿元。

创新驱动

架构调整和经营理念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而精准捕捉市场机遇则需要持久的创新活力。在该公司发布的半年报中,我们也看到管理团队对创新的重视。

当下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向精细化、功能性、情绪价值等方向转变,乳制品消费已从单一的饮品补充向多场景、全链条的生活方式渗透。

再来看三元在报告期内的产品创新,其核心逻辑在于紧扣消费升级与健康细分趋势,并拓展新的细分赛道,不仅贴合消费市场的新兴需求,也展现出其在行业转型中的前瞻布局。

例如极致4.0 高蛋白纯牛奶与“真的有”药食同源酸奶回应消费者对健康的深层次需求;中老年益生菌高钙蛋白奶粉精准切入银发营养赛道;“真的好巧”调制乳丰富儿童早餐场景;爱力优稚慧儿童配方奶粉强化公司在高品质儿童配方奶粉领域的竞争力……三元在加速丰富产品矩阵,为高质量经营与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

而支撑这些产品创新的,是三元在默默发力的创新研发软实力。根据半年报显示,三元股份依托科研平台与产学研协同机制,目前在研国家、市部级等科技项目15项。2025年上半年共计发表SCI、EI文章16篇,展现出扎实的研发积淀与技术产出能力。

此外, 三元的创新还体现在品牌力的年轻焕新上

在过去的半年内,这个老字号品牌正在通过重要节点的营销活动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场景,例如“元味中国年”春节主题营销、赞助崇礼168国际越野赛等线上线下活动等,都在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传递“健康、温暖、可信赖”的品牌心智。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报中显示“营销投入减少”,这或许意味着,在营销打法上,三元正在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在营销方式和活动上倾向于更讲究实效的选择,同时更加聚焦与目标人群精准匹配的消费群体和场景

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2025年度数据,“三元”品牌价值已跃升至610.75亿元,同比增长11.64%,位列中国品牌500强第182位。

而从销售情况来看,凯度消费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北京市场液态奶份额稳居首位。

根据三元的半年报,该公司近期推进的组织架构改革与领导班子年轻化战略正在释放出强大的动能。老字号能否靠一班“青壮派”跑出新速度?至少从半年报来看,三元用43%的利润增长给出了阶段性的答案。

在新班组领导下,三元的经营战略、创新实力、产品力与品牌力等维度都在持续迭代。公司不仅通过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创新敏感度和战略敏捷性,也在借助业态创新和营销活动不断拓展增长边界

该公司表示:随着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和“乳业+”多元化业务模式的持续成熟,三元股份接下来有望展现出更强的经营韧性,为“十五五”时期更高质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