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是时候”架构调整,爱他美已做到250亿,脉动还有很大空间,正在中国开拓口服医学营养品:CFO解读“新政”

作者:潘娴(原创)

这是一次优化,而非变革。对于将在明年开始缩减大区数量的架构调整,达能高层最新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小食代留意到,在昨日晚间出席巴克莱炉边谈话时,达能首席财务官Juergen Esser首次谈到了更多有关架构调整的细节。会上,他也逐一介绍了中国业务三大支柱的策略,包括爱他美、脉动、医学营养品。此外,他还回应了是否在关注(有意向收购)利洁时旗下的营养品业务。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架构调整

“我们一休假回来就公布了新的组织架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是时候建立一个更精简、更敏捷的执行委员会了。”Esser在谈话中这样说。(注:法国8月为休假高峰)

小食代介绍过,从明年开始,达能大区将由四个缩减为三个——“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亚太”、“美洲”。其中,管理中国所在大区的谢伟博(Bruno Chevot)被任命为亚太大区总裁,负责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了变化之大,此次调整另一备受关注的原因是:算上在改架构中离开的人,已有两位大区总裁在今年先后离开达能,分别是原副首席执行官兼美洲区首席执行官Shane Grant,他跳槽至高露洁棕榄;现任亚洲、非洲及中东(AMEA)总裁Christian Stammkoetter,他将成为奇华顿CEO。

达能首席财务官Juergen Esser(资料图片)

“Shane和Christian决定离开我们,加入两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同时要说明的是,过去三年,我们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梯队,并建立了非常专业的继任机制。所以,这次内部调整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我们有信心它将为未来几年的成功奠定基础。”Esser解释称。

他表示,选择在当下调整架构的原因是,公司未来几年的重点略有变化。回顾三年前的战略起点,达能强调回归基本面,重建能力,在执行层面保持专注。随着战略推进到第二阶段,公司将在继续保持好专注执行的同时,追求更敏捷的姿态。

“现在我们希望证明,以健康为导向的产品组合能比行业增长得更快,这将需要更高水平的敏捷度,也意味着执行委员会的议题要升级——我们会花更多时间探讨如何快速调整品类重心、如何成为肠道健康和蛋白质领域的专家,也会花更多时间去讨论拓宽地域和渠道版图。Esser说。

在华业务

会上,Esser也花不少篇幅讲述了中国业务策略。

首先是以爱他美为主的婴幼儿奶粉。在前几年出生率走低时,爱他美在中国实现了逆势增长。凯度数据显示,按2024年的零售额计算,爱他美为中国婴配粉第一大外资品牌,份额为14%,去年下半年份额上升了0.3个百分点。

“全球婴幼儿配方奶粉规模达5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160亿元),我们拥有最好的品牌之一——爱他美,该品牌覆盖了众多市场,规模早已超过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0亿元),并在各地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就是一个绝佳例子。”他说。

谈及爱他美逆势上扬的原因,他认为,这得益于从消费者视角,而非公司视角来进行创新与推广。

三年前,我们决定不再以357HMO(母乳低聚糖)这类术语去推广产品,而是转向能与家长需求有效对话的方式。像我们有专门面向剖腹产婴儿的配方,也有适合母乳与奶粉混合喂养的婴儿的配方,这些配方是完全不同的。Esser说,从家长视角来看待这一品类,帮助爱他美赢得了市场,并且每个季度在中国市场持续获胜。

Esser又提到,在中国市场,爱他美当下重点是充分挖掘超高端系列Essensis(奇迹熠)的潜力,也看好另一超高端新品“至熠”的前景。

其次是脉动。这一品牌在达能中属于成功翻盘的案例,在扭转前几年的颓势后,脉动在2023、2024年均保持双位数增长。去年,该品牌销售额大致在60亿元左右。

“中国(饮用水和饮料业务,指脉动)曾低迷过一段时间,我们在大约两年前扭转了局面。目前,脉动所在品类在中国的增长非常迅速,特别是被视为健康饮料的细分品类——电解质、不添加糖的产品。我们正从中受益,这也是我们为脉动品牌定位的方向。”Esser说。

他又指出,达能相信脉动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因此也正加大对品牌的投入,尤其是创新产品(注:指电解质水等)的铺货。这些(投资)将持续进行,所以我们有信心脉动在中国能保持良好增长

达能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的还有医学营养品。

这一业务面向有特殊营养需求的群体,分成人、儿童两个板块,产品包括肠内营养处方药、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等。十多年来,达能在华相关业务每年都保持双位数增长。

“我们预计中国(成人医学营养品)市场到2030年将翻倍,这是基于两点,一是过去两三年在中国观察到的趋势,政府意识到医疗体系必须转型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二是我们身处的细分品类和市场增长非常快,而达能在这一领域拥有独特地位。”Esser称。

目前,达能中国的成人医学营养品以肠内管饲产品为主,这顺应了当下的趋势变化。

中国市场以往以肠外营养(注:通过静脉输注提供营养支持)为主,现在正转向肠内管饲,大多数一线医院已实现这一转变,且仍有拓展空间,而二三线医院仍有大量空白。”Esser说,为捕捉空白机会,达能大幅扩充了医务销售团队。

除了院内场景与渠道,达能也把目光放到院外。Esser透露,达能在中国正建立一个新品类:口服医学营养品。

与肠内管饲不同,这类产品以口服摄入,在中国通过药店销售,旨在满足无法通过常规饮食获得足够营养需求的居家康复患者。

达能在英国销售的部分口服医学营养品

“这个品类在欧洲非常成熟,我们在当地销售的产品有50%是口服医学营养品,但在中国几乎不存在。因此,我们正大量投入资源教育市场,以提高人们对居家患者营养需求的认知。我们相信,这将是中国市场的下一个增长引擎。”Esser说。

他指出,达能对中国医学营养品的投资迅速获得了回报。上半年,肠内管饲产品的增长非常亮眼,口服医学营养品则需要更长时间积累,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才能形成规模。

收购方向

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市场,医学营养品在全球都被达能视为“明日之星”。

其CEO盛睿安(Antoine de Saint-Affrique)曾形容,医学营养品是达能最大的长期增长机会之一。这是潜在规模高达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4.9亿元)的市场,原因在于过敏患儿、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增加;全球老龄化;医学营养品渗透率依然较低。

为抓住机遇,达能一方面在大手笔扩建产能,另一方面进行了密集收购。其寻找标的时衡量的不仅是产品互补程度,也包括能否获得较封闭渠道的“入场券”。

比如在美国,该公司今年就收购了Kate Farms多数股权。“随着收购 Kate Farms,我们第一次拥有了同时覆盖婴儿医学营养与成人医学营养的完整组合,也第一次能切入美国的医疗体系与医院渠道,这创造了巨大机遇。”Esser说。

小食代留意到,在去年宣布重启收购后,达能下一步计划也引发了好奇。
主持人还问到,是否有关注利洁时旗下的营养品业务。对此,Esser并未提到具体目标,但表示收购必须“创造价值”。

“我认为收购Kate Farms就是范本。我们在一个未曾涉足的领域建立了业务,但品类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也拥有相关科研基础积累,最终将产生的协同效应不会只停留在幻灯片上,而是真金白银的协同。这正是我们的未来方向,因为这是创造长期价值的最佳路径。”Esser说。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