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食代
中国人爱吃川菜,毋庸置疑。
红餐智库发布的《川菜发展报告2024》[1]指出,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方菜的崛起,川菜的市场关注度也在升高。红餐产业研究院“2024年餐饮消费大调查”显示,在中式正餐各菜系偏好中,喜欢川菜的消费者最多,占比为35%。
但如果你要问,“川菜到底什么味?” 也很难有人能答得上来。
最近,这一问题终于迎来了“标准答案”——《川菜复合味型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下称《标准》)昨日在成都正式发布。
该标准由四川省调味品协会发起,四川旅游学院执笔,川式调味品领军品牌豪吉领衔制定。作为中国首个系统界定川菜味型的团体标准,它标志着川味从“技艺传承”迈入“标准时代”。
一起来了解一下。
川味翻腾
川菜作为四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川菜发展报告2024》中显示,中式正餐中的川菜门店数超过15万家,占中式正餐总门店数的11.4%,比2023年年底增长了6.4%,预计2024年川菜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
天南地北的门店中,蕴藏着各不相同的“川味”。上述报告中分析指出,从味型方面来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川菜味型仍以麻辣、酸辣等重口味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从业者对传统川菜的挖掘以及与其他菜系的融合,咸鲜、蒜泥、咸甜等“不辣味型”的热度逐渐上升。此外,含有泡椒、青花椒、豉椒等的川菜菜品在增多,川菜味型不断扩展和丰富。
味型的扩展和丰富,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口味偏好消费者的需求,帮助川菜扩大市场覆盖面;但另一方面,川菜各类味型缺乏统一、明确的界定标准,也对川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例如,提到“鱼香味”,100位厨师能有 100 种理解和呈现方式。四川旅游学院副院长李想谈到此问题时表示:“这种模糊性严重制约了川菜的工业化、国际化以及人才培养的规范。这也是四川旅游学院与四川省调味品协会、豪吉牵头本次团标工作的起因之一。”
标准出炉
“标准化”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极为不易。如何将千人千味的“主观感受”转化为科学的“标准体系”,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
川菜的基本味型包括麻、辣、甜、咸、酸、鲜、香、苦八种,并由此衍生出24种典型复合味型,如鱼香、红油、麻辣、怪味等。
据了解,在本次《标准》制定过程中,团队分批次编制标准草案,提炼核心要素;随后通过多位大师对代表菜品的反复制作与感官评定,确立各味型的描述词及分值比例;最终经过多轮专家评审与行业意见征询,不断完善并形成定稿。
《标准》的出台,为“川味”赋予了“科学身份证”,其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系统构建了川菜味型的科学框架,使传统经验转化为可传承、可复制的知识体系,既为经典定型,也为创新拓展空间。其次,在餐饮连锁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统一味型标准成为推动川菜工业化、规模化的关键支撑,保障了产品风味的一致性,也为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提供了技术参照。此外,标准的确立为川菜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标准》帮助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建立川菜的味觉坐标,提升其在国际餐饮中的辨识度与竞争力。
从文化角度看,标准化并非固化传统,而是对川菜技艺与饮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使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失本味,历久弥新。正如项目负责人、四川旅游学院教授邓晓青所言:“标准是对抗内卷、矫正失真、传承技艺的基础与标尺,能让川味跨越山海,全球共享。”
为什么是豪吉?在《川菜复合味型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过程中,始终活跃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身影——豪吉。深耕川菜文化三十余载,豪吉始终致力于“创新地道川味”。早在2022年,豪吉便联合四川大学与雀巢德国辛根食品研究中心,创新提出“味型金字塔”理论,将川菜味道科学解构为底味、风味、香味三个层次,为理解川菜调味构建起系统框架。这一理论成果,也为此次发布的《川菜复合味型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作为川味研究的长期推动者,豪吉已连续四年举办“川味科学大会”,其中连续两年落地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博物馆。该馆对合作品牌遴选极为严格,此前仅与少数国际高奢品牌合作。豪吉能够实现“展+会”联合呈现,既是对其品牌实力与行业影响力的认可,也源于其三十余年扎根四川、深耕川调的文化初心与实践成果:一方面以科研夯实川味产业化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展览形式,让川味实现“可观、可感、可互动”,为地方文化符号注入新活力。在“大繁至简·循味地道——川菜24味型文化展”现场,观众可通过五大篇章,系统了解川味从统一理论走向细分标准的演进历程,沉浸式体验川味在味觉、文化与科技交织下的多维魅力。
如今,像豪吉这样企业层面的深耕与行业层面的探索,更获得了法治层面的坚实支撑。2025年3月,《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正式通过,成为全国第二个省级层面为地方菜系立法的专门条例。这部29条的“小切口”立法,将川味标准化、产业化与文化传承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也预示了川调领域的新趋势与新机遇。这一趋势已被国际食品巨头敏锐捕捉。在本次川味科学大会上,首访成都的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凯思(Kais Marzouki)公开表达了对川味赛道的重视。他坦言自己深爱川菜与火锅,也很能吃辣,并强调:“豪吉是雀巢旗下‘地道川调’的代表品牌。未来,雀巢将持续加大对川调领域的投入,强化对豪吉的品牌支持,共同推动川菜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在川菜标准化与现代化进程中,豪吉正沿着“川调专家”的路径稳步迈进。从构建味型理论、参与制定团体标准,到举办科学大会、携手文博机构推动文化传播,豪吉系统性地推动川味从经验传承走向科学建构,从感官描述迈向标准表达。回顾来看,豪吉走出的是一条以科学解构传统、以标准赋能产业、以文化激活认同的综合性发展路径。它不仅塑造了品牌的专业形象,更在行业标准建立、产业链完善与文化传播中,扮演着关键推动者角色,为川菜的全球推广与持续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1] https://www.sohu.com/a/820597531_12194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