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门店和会员数全面开花,星巴克中国“抗卷”的底气何在?

作者:吴容

经过一系列调整与创新发力,星巴克中国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10月30日,星巴克发布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财年业绩报告。星巴克中国全财年收入达到3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第四季度收入达到8.316亿美元,同比增长6%;第四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截至季末,门店突破8000家。

上海徐汇滨江店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其连续四个季度保持收入增长;同店销售额连续两个季度获得增长。这标志着,星巴克中国的增长态势趋于稳健,为其“高质量增长”战略写下了有力的注脚。在这背后,离不开星巴克中国在市场竞争中的精准布局——今年以来,其在门店、产品及营销等多个层面加速创新、突破自我。

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

高质量拓店

2025财年第四季度,我们在重振增长的轨道上持续向好,关键业务数据稳健增长,在财年收官季创造了多项业绩指标的历史新高。”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说。

具体来看,其第四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9%,这主要得益于非咖饮品创新与价格调整带来的需求增长,以及快速增长的专星送业务需求;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两位数水平,经营利润与利润率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环比提升。

武汉黎黄陂路江滩店

在门店扩张维度,星巴克中国进一步深化市场覆盖。

财报显示,截至2025财年末,星巴克在中国1091个县级城市开出了8011家门店。这意味着,星巴克中国一年内净新增415家门店,增幅5%。其中,第四季度新开出183家门店,新进入47个县级市场。

今年以来,星巴克在中国开出了多家创意新店,包括杭州非遗概念店、黄山景区店、上海爱琴海缤纷里门店(位于乐高乐园配套商业街区)等。在这些地方,星巴克并不是简单地将门店和产品进行复制,而是持续优化其第三空间布局,并深化与在地文化的联结,以营造独特的咖啡体验。

上海爱琴海缤纷里门店

星巴克中国表示,新店保持了高效的盈利水平,两年内的新开门店持续贡献高于均值的同店销售。更关键的是,“新开门店所展现出的强劲经济效益,成为我们持续开拓中国市场,把握广阔发展机遇的强劲动力。 ”刘文娟说。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星巴克中国还在不断强化其“第三空间”优势。比如,星巴克携手小红书APP,将全国1800余家门店升级为宠物、手工、骑行、跑步四大主题的“兴趣社区空间”,以服务兴趣社群。而这些动作既为门店带来稳定客流,也能加强和消费者的紧密互动。

创新蓄力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星巴克中国团队以敏捷的姿态持续优化产品与定价体系。”刘文娟说。而这一创新驱动策略,是星巴克持续制胜中国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产品创新层面,星巴克中国围绕 “咖啡 + 非咖 + 食品” 三大品类全面发力。以第四季度为例,咖啡方面,星巴克推出了新品香水粉椰拿铁、金桂系列等时令新品,其中,香水粉椰拿铁选用泰国香水椰,搭配星巴克金烘浓缩咖啡;非咖品类迎来升级,抹茶拿铁选择以更好的原料、工艺和配方标准进行“重塑”,将备受好评的焙茶拿铁引入中国市场,以进一步丰富下午茶时段消费选择;食品方面,推出了多款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新品,包括爆汁脆肠酥皮卷、早餐三明治系列、慢炖番茄牛肉芝士薄饼等,以带动早餐和午餐时段的消费。

在产品创新之外,定价策略的优化调整同样成为增长助力。

小食代曾介绍,自今年6月10日起,星巴克中国旗下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数十款非咖啡饮品集体降价2-6元(大杯均价直降5元),将抹茶星冰乐、冰摇红莓黑加仑等明星单品拉入“20+元”价格带。这一调整并非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旨在打造“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增长双引擎——利用现制茶饮与咖啡的消费时段互补性,既通过价格带下沉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扩大用户基数,又保留咖啡品类的高端定位、避免品牌调性稀释。

此外,星巴克中国也在通过差异化营销活动进一步强化消费者联结。

立秋时节,星巴克借力中国立秋节气“秋天第一杯”的社交热点,推出限定金桂系列新品(包括金桂拿铁、金桂金烘美式、金桂凤凰单枞茶拿铁),创下单日销售额历史最高纪录,这展现出品牌的影响力与本土文化的共鸣。

早些时候,星巴克与五月天乐队的跨界合作,则是通过情怀营销引发了社交媒体的广泛讨论。粉丝经济与品牌价值的叠加,不仅吸引了大量新客群,也通过情感共鸣加深了消费者对星巴克的忠诚度。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的营销并未止步于短期流量,也注重长期品牌价值的沉淀。例如,通过星享俱乐部与东方万里行会员体系的全面打通,将会员体验从线下延伸至云端,满足了消费者对跨场景积分和权益的期待,进一步增强了品牌黏性。

无论是产品迭代、定价优化还是营销创新,星巴克中国的核心逻辑始终是 “贴近消费者”。通过与用户的深度互动,不断拉近与 “星粉” 的距离,而这种双向奔赴积累的信任,更转化为长期稳定的复购率与品牌忠诚度,为星巴克中国的高质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长期坚守

在咖啡行业价格战、外卖补贴战愈演愈烈的当下,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的品牌已难在饮品市场立足——这是当前市场普遍达成的共识。品质、消费场景以及对消费者的深度洞察,才是决定品牌能否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基于对这一市场趋势的判断,星巴克中国没有盲目跟风卷入短期价格厮杀,而是选择以长期主义战略应对市场波动,这展现出这个成熟品牌的定力。这一“定力”在具体实践中表现为:不追求通过补贴换取的短期流量,而是将资源聚焦于巩固品质壁垒、深化用户需求洞察,以此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今年以来,星巴克中国长期主义战略正通过数字化筑基” 与 可持续赋能” 两大核心抓手落

9月,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正式对外发布成立以来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并迁入深圳河套科创中心新址。秉持 “科技融合人文” 理念,聚焦门店、产品和伙伴三大核心领域,以大数据洞察为引擎,加速产品创新与客制化,打造“千店千面”的第三空间。通过数字化让门店、产品更贴合用户需求,这种着眼于长期用户粘性提升而非短期业绩冲刺的动作。

可持续方面。今年,在既有的星巴克咖啡创新产业园与绿色门店的可持续创新合作基础上,星巴克中国与远景的合作延伸至供应链碳管理领域。据悉,双方将共同打造星巴克中国供应链碳管理平台,覆盖100%的直接供应商与关键间接供应商。该平台将协助星巴克核算数千款产品的碳足迹,并为不同业务垂直领域定制减碳路径。

也许正是这些理念的坚持,使得星巴克的用户更具有粘性。星巴克中国表示,截至本财年末,星享俱乐部活跃会员数已达2550万,创下历史新高。“我们在创新中坚守,在坚守中变革,不断强化品牌势能,始终以人文精神驱动业绩高质增长,全国6万多名伙伴以一如既往的卓越服务,塑造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和顾客体验焕新。”刘文娟说。

星巴克中国用这份最新业绩说明,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在于“不盲目跟风、不追逐短期利益”,而是通过产品、场景、技术与可持续战略的协同,构筑品牌长期发展的底盘。未来,随着中国咖啡市场的持续扩容,星巴克中国的这份坚守与创新,或将为其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