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人们对喝奶有了啥新看法?看看这份2020中国奶商指数报告

作者:小食代

今年一季度出现的疫情,让人们提升了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甚至对喝奶这个补充营养最直接的方式,也有了新的看法和变化。

荷兰皇家菲仕兰联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昨天发布的《2020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各有40%以上的成人和儿童增加了乳制品摄入量,乳品摄入的种类也更多元

这份由零点有数完成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奶商指数为62.7分,较去年提升2分。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分数仍然在及格线附近徘徊。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报告的详细信息。

喝奶行为改善

据了解,此次报告共回收有效样本4400个,范围覆盖全国27个城市,数据收集于今年4月完成。


小食代留意到,这是自2018年奶商指数开始发布以来提升幅度最高的一次。“奶商”的概念于2018年首次被提出,用于评价中国消费者正确认识和食用乳制品的能力。

报告指出,评估奶商指数的三项一级指标在今年均有提升。其中,“喝奶行为”的改善最大,较2019年提高了2.4分。专家认为,喝奶行为的改善与疫情下公众健康意识加强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多达96%的公众认为喝奶对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大。进一步来看,近30%的公众认为乳制品中的乳铁蛋白成分最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更具体来看,今年“进步”显著的二级指标则有摄入量认知和实际摄入量。最新数据显示,能准确说出每日需摄入≥300ml乳制品的公众比例首次超过50%,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而实际每日摄入量达标的公众比例则提升了9个百分点,达到28.5%。

不过调查结果显示,奶商指数仍存在“意识水平高,知识和行为水平低”的结构不均衡问题。自奶商指数发布以来,公众喝奶意识分数维持在80分以上,但喝奶知识和喝奶行为两项分数仍未超过60分的及格线。

有专家建议,可通过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运用丰富的科普形式来提升公众喝奶知识的储备,进而促使喝奶习惯的养成。

疫情“喝奶”变化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催生了不少消费新机遇,如牛奶等健康食品。那在此期间,人们摄入乳制品的行为具体有什么变化呢?

2020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显示,在疫情期间,56.4%的公众表示开始食用更多的乳制品,如增加摄入量、摄入种类等。

其中,乳制品摄入行为变化更明显的为1~6岁儿童。报告指出,1~6岁儿童增加乳制品摄入量、摄入天数和摄入种类的比例均超过了50%,而普通公众的上述比例为40%以上。

报告还显示,在选择增加摄入的乳制品种类时,牛奶、酸奶及奶粉为最受欢迎的前三名。

对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建议称,疫情期间牛奶应作为膳食必需品每天食用,全家可依据自身情况多元选择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

报告认为,疫情培养的喝奶习惯将长期保持。“伴随营养膳食知识的不断丰富,健康生活习惯逐渐养成。未来,乳制品将成为公众日常膳食搭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带来消费量的刚性增长”。

在今年疫情的大背景下,公众对于乳制品的认知也有了新的变化。

报告显示,本次调查中有接近三成的公众(29.3%)认为乳制品中的乳铁蛋白成分最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其中,女性的认知比例(31.8%)高于男性(26.8%)。

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区总裁陈戈指出:“今年奶商指数调查表明,大家高度认可牛奶中的乳铁蛋白能提升免疫力,其中宝爸宝妈们对此的认知比例高达37%。这让我们更有动力去解密牛奶中的珍贵营养,为消费者带去更多优质健康的乳制品。” 

食育需加强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的奶商指数报告还新增了“食育”这一主题。据介绍,“食育”即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具体而言则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人格培养等方面。

这份针对乳制品的调查发现,家长养育知识缺乏是孩子未及时摄入其他乳制品的主因。数据显示,22.6%的家长没有在孩子1岁起开始补充其它乳制品,76.7%的家长表示,孩子在乳制品摄入时存在偏食、摄入量不达标等问题。

报告同时反映,参与过食育活动的家长中,有超过80%对开展食育的必要性非常认可,并表示能够帮助他们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据介绍,为帮助儿童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菲仕兰近年来在持续参与中国奶商指数调查的同时,还启动了“为健康加杯奶”儿童奶商关爱行动,举办专家科普课堂、趣味自测奶商、发放儿童奶商关爱礼包、开展儿童食育课堂等行动。

会上,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区总裁陈戈表示:“我们持续三年开展中国奶商指数调查,携手行业协会和专家针对性地开展乳品知识科普,倡导科学食用。未来,菲仕兰还将持续努力,助力全民健康,为健康中国奠定基石。”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