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丹琳
在新帅的“施政纲领”下,雀巢集团决定变革其研发组织。
小食代留意到,雀巢集团今日正式宣布,将加强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专长,并开设一个全新的“深度科技(deep tech)中心”,以增强其创新渠道,提高研发、创新和运营效率。同时,研发组织将变得“更精简、更敏捷”。
这反映出,在雀巢新任首席执行官傅乐宏(Laurent Freixe)提出的全新战略下,这家全球最大食品公司正通过研发组织架构变革,誓言推动“数量更少、规模更大、效果更好(fewer, bigger, better)”的创新。
目前,雀巢每年在全球研发上的投入高达约17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146亿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华润饮料和霸王茶姬等的全年营收。雀巢的食品和营养研究网络非常庞大,号称有超过数千名科学家及技术人员在研发领域工作。
小食代今天还了解到,雀巢旗下全球垂直管理的雀巢健康科学业务也有研发组织架构调整的动作。
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下。
转型
这也是雀巢推动其良性循环(Nestlé Virtuous Circle)战略的最新动作。
“通过更精简的研发组织、更敏捷的工作方式、更专注的项目组合以及现有研发资源的重新部署,将能够‘释放’资金(,用于加强生物技术研发专长和创建深度科技中心)。”今天,这家全球最大食品公司在一份通报中指出。
傅乐宏表示,这些在生物科技和深度科技领域的新能力,将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并加速雀巢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推动增长。这是为了将雀巢良性循环付诸实践:通过提高效率来释放资金,从而推动更专注、更具影响力的创新和增长。
那么,在生物科技方面,雀巢要向哪些具体领域发力呢?
“增强尖端生物技术和临床研究的研发专长,将带来全新的营养解决方案。”该公司表示,这将进一步增强雀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渠道,覆盖孕产妇、生命早期和医学营养,并支持新的增长平台,如健康长寿、女性健康和体重管理。雀巢的宠物护理业务(包括宠物治疗)也将利用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
雀巢接着指出,新的研发能力,则包括开发下一代筛选检测方法、增强精准发酵能力,以及加强临床研究项目。“这些能力将推动精准营养领域的重大进展,并推动新一代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和生物相关物质(包括后生元和合生元)的开发。”
今天,雀巢又形容说,深度科技中心的开设将是食品和营养行业里的“首创”。
该公司表示,将依托其在传感器系统、产品识别解决方案、远程控制和显示解决方案方面的现有专长。新中心将筛选、测试和开发新一代传感器、机器人、编码系统、高性能人工智能和虚拟/混合现实解决方案,以提高研究、创新和运营的效率。
“新技术将助力智能咖啡机、精准营养创新解决方案、自控设备以及动态质量保证新解决方案的开发。”雀巢表示,该中心设于瑞士奥尔布(Orbe)的雀巢系统技术中心现有设施内,将于2026年上半年正式启用。
雀巢公司首席技术官Stefan Palzer今天表示,行业领先的生物技术能力将提供经临床验证生物功效的新成分,为人类和宠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精准营养。提升雀巢在深度技术领域的独特能力,是最大限度提高创新和运营效率的关键。
“我们持续推动我们的研发组织转型,以顺应科技趋势,并抓住当前和未来的增长机遇。”他说,“这一切都由一个更精简、更敏捷的研发组织驱动。”
雀巢在通报中指出,其研发部门与业务团队密切合作,专注于“数量更少但更具影响力”的项目,致力于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技术创新,从而驱动雀巢的增长。
雀巢中国官网显示,雀巢在全球约23家产品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雀巢在中国拥有三家研发中心,同时还有五家创新中心作为补充。
背后
事实上,傅乐宏早前就曾多次强调,雀巢正朝着更简单、更统一的组织方向进行转型,以提高效率和促进增长。同时,在他领导下,雀巢在创新等方面的做法都将会转变为“数量更少、规模更大、效果更好(fewer, bigger, better)”。
今年3月在和小食代交流时,傅乐宏表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创新理念,是因为要更加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这就好比播撒种子,你只有10升水,播撒1000粒种子,可能颗粒无收,而我们现在选择用10升水去精心浇灌5-6颗种子,以确保它们有机会生根发芽,并且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是我们转变策略背后的逻辑。”
“从KPI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更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我们认为,所有我们精心选择押注的创新大项目,每个都应该要在三年内达到1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一部分可能会达到100亿量级,这样才算达到了我们真正的创新大项目的要求。”傅乐宏告诉小食代。
小食代留意到,在去年底举办的雀巢资本市场日活动上,Stefan Palzer曾经指出,雀巢在过去几年中持续改进了创新流程,简化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引入了数字工具,使得产品从概念到市场的平均时间从32个月缩短到12个月。这一改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他还提到雀巢加强了技术平台,尤其是那些具有较高战略相关性的平台。例如,雀巢每年申请的专利中,有80%到90%集中在这些关键技术平台上,同时公司拥有22000项活跃专利。另外,雀巢在创新项目的价值创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2024年,雀巢推出的创新项目与2002年相比,预期价值增长了40%。
不过,他也毫不讳言,雀巢研发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雀巢的“创新漏斗”还不够“挑剔”。“结果就是,许多小项目通过了这个漏斗,而没有被筛选掉。正如我们CEO所说,‘少即是多’。因此,我们现在已经明确需要减少项目数量,并且我们会去做这件事。”
此外,Stefan Palzer还提到,雀巢在推广重大创新时速度往往太慢,而且没有将这些创新快速复制到所有相关市场,这导致它们的价值没被充分发挥。
“第三,我们没有确保关键创新产品在商业和营销方面得到足够的支持。”他说,如果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缺乏了解,那么创新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因此,这种状况需要改变。
最后,他认为并没有始终如一地在整个产品组合、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推广最佳实践,而这需要改变,以最大化研发和营销投资的回报。
他表示,这些问题促使引入“Fewer, Bigger, Better”的新框架,以优化研发流程,提高创新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今天,小食代还注点到,在雀巢全球研发组织转型之际,雀巢健康科学宣布调整其研发组织架构。
小食代了解到,这一组织变更将从自2025年6月1日起实施。部分措施包括:位于美国Bridgewater的雀巢健康科学产品与技术中心将继续由该中心负责人 Eugenia Oton领导,并最新向Stefan Palzer汇报。另外,雀巢健康科学旗下致力于研究和临床开发的部门,包括临床运营部门,目前均隶属于科学与医学组织 (SMO),将并入临床研究部门 (CRU) 和雀巢健康科学研究所,由雀巢研究主管Ryan Carvalho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