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调味品生意增长80%、只干2B业务、还给芯片供原料:对话味之素调味品中国掌门人

作者:何丹琳(原创)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调味品巨头味之素(Ajinomoto)的年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

2024财年(截至2025331日),我们在中国的业绩还不错,”在这个略显谦虚的开场白之后,上海味之素调味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沟上谦一紧接着向小食代透露了一个惊人的高增长数字:“我们的营收同比增长70%-80%左右,规模接近翻一番。

截至目前,味之素集团在中国经营的业务已非常多元,包括调味料、冷冻食品,以及用于饲料、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各种氨基酸等,甚至还有应用于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绝缘膜ABF(Ajinomoto Build-up Film)。

作为核心业务之一,味之素的调味品业务在中国市场主要面向B端客户销售。“未来五年,我们的目标是保持双位数的增长。”沟上谦一告诉小食代,目前,味之素在中国调味品市场中的规模还比较小,“我们还在奋斗当中”。

沟上谦一(图片来源:FBIF)

近日,在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期间,这位味之素调味品业务的中国区掌门人与小食代进行了单独交流,详细谈到了未来拓展策略、业务升级转型等。有意思的是,他还提到了味之素将氨基酸技术延伸至芯片制造领域相关业务。

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下。

更高附加值

也许很多消费者不熟悉的是,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味精最早正是由味之素研发并生产出来的。

资料显示,1908年,东京大学的池田菊苗教授从海带中发现了一种来自于谷氨酸的美味,他将其定义为“鲜味”,成为继甜、酸、咸、苦后的第五种基本味。之后,味之素集团于1909年首次将谷氨酸钠作为调味品推向市场,取名为“味の素”,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味精。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味精市场,占据全球过半的消费量。小食代翻阅的味之素财报显示,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财年,中国的味精市场规模达到182万吨,其中C端占比超60%,B端占比约40%;除中国外,其他市场的味精规模为180万吨。

作为味精“鼻祖”,味之素在全球味精市场占据了大约20%的市场份额。该公司没有单独披露其在中国味精市场的份额。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家调味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已经从单一的味精,转向了打造附加值更高的调味品产品矩阵。

“我们中国卖的纯味精叫‘红碗牌’(以玉米等植物原料发酵而成,谷氨酸钠99%以上),它不是我们最大的单品。在纯味精领域,跟中国同行相比,我们竞争力已经不高了,不是现在的重点。”沟上谦一告诉小食代,味之素在中国正加强研发、推广下一代的鲜味物质和应用。

我们现在最大的单品是‘I+G’(核苷酸,也就是第二代鲜味调味品)。”他透露说,“我们还有味精颗粒上涂有I+G的‘天添鮮’、超级I+G(I+G的升级版本、被认为是第三代鲜味调味品),以及活用氨基酸技术复原自然肉风味的MM-100等主力产品。”

可以看到,味之素的产品线日益丰富,在鲜味物质之外,还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风味的复合调味料。例如,肉风味系列的“魔厨”高汤、鸡风味系列的“辣也鲜”火锅鸡精、海鲜风味系列的“螃蟹风味复合调味料”等——它们的单价和毛利率都更高

我们还在研发、逐步上市去腥、香辛料提升、浓厚感提升等功能性新品及应用方案。”沟上谦一告诉小食代。截至目前,按配方计算(不包括不同包装和规格),味之素一共推出了大约60款调味品。

在华创新高

在刚刚过去的2024财年,味之素在中国的调味品业务销售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沟上谦一向小食代指出,这主要归功于新业务强劲的增长,原有业务在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则保持同比个位数的增长。他又提到,“利润表现也还可以,(后续)拉动利润增长的最大条件还是在于销售规模扩大。

小食代留意到,根据味之素5月8日发布的最新财报,2024财年,该集团的全球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创下新高。“海外调味料和食品业务持续表现强劲,医疗保健和其他业务也出现复苏,带动整体收入增长。”味之素指出。

具体来看,销售额达到1.530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59亿元),同比增长6%,扣除汇率影响后增长4%;营业利润为15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9亿元),同比增长7.9%,扣除汇率影响后增长4.5%。

目前,中国业务的占比还很小。“我们现在的挑战就是要扩大规模。包括调味品业务在内,我们中国业务规模还不到(集团)全球的10%。”沟上谦一向小食代表示。

资料显示,目前,味之素集团在中国有8家法人,员工大约2000人。其中,味之素调味品业务在中国已有20多年历史,在上海松江区拥有一家生产基地,在全国设有18家联络所,员工数量在250人左右。

我们(调味品)最初是从2C业务开始的,但经过种种失败之后,我们现在的业务几乎100%都是2B的,包括餐饮等各种客户。我们将产品提供给B端客户之后,他们也有可能会将我们的产品销往盒马等C端零售渠道。”沟上谦一表示。 

在谈到味之素调味品的竞争优势时,这位掌门人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产品的差异化。“怎么差异化呢?核心原料是我们最重视的,”他说,“总部进行基础研究,包括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这种有差异化的、发挥作用的核心基础性的原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基于此,我们进行产品化,推出差异化的产品。”

二是提供多元的应用方案服务。“现在的调味品厂家都会提供解决方案,我们也在努力,比如辣味提升的东西,我不会只把原料摆出来,还会把它制作成酱包、粉包、汤底等各种产品形式,并提供创意应用菜谱等。”沟上谦一表示。

他提到,味之素除了位于总部东京的研究中心以外,在全球各地分布有多家研发中心。“我们在上海也有研发团队,将总部的基础性技术落实到中国本地的产品以及应用方案上。”

保持双位数增长

在“创新高”的基础上,味之素今年正继续扩大中国调味品业务规模。

“我们鲜味、咸味的调味品比较多,这个部分还会继续加强。同时,今年我们开始发力甜的、应用于饮料类(如乳制品、果汁、酸奶)的调味品,这部分我们原来的产品不多,客户也不多。”沟上谦一告诉小食代。

在被问到关税对业务的影响时,他表示,味之素在中国的调味品业务非常本土化,“我们有些原料是从日本、泰国进口的,但是几乎没有从美国进口的,另外我们的客户也都是国内的,所以影响不大。”

展望未来五年,这家调味品公司计划在中国保持每年双位数的增长。

“这是每年连续性的双位数增长,今年好、明年不好这样还不行。”沟上谦一向小食代指出,这背后主要有两大驱动力,一是基于新技术或新功能的产品迭代创新,二是开发新客户,以及深挖老客户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沟上谦一特别提到,如果在销售每年两位数增长的过程中,员工人数不变,“即人均销售、人均利润是增加的话,我们会回馈给员工,意思是人均待遇也会两位数提升。”

这也基于味之素集团此前制定的2030规划目标。

小食代留意到,该集团于2023年2月发布的“ASV(注:味之素集团创造共享价值)中期计划2030路线图”以“氨基酸科学”为核心,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其中包括将营业利润提高10%以上。

芯片界“隐形王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2030业务路线图中还包括了在外界看来颇为特殊的业务:半导体绝缘膜(ABF,Ajinomoto Build-up Film)。

在网络上,流传着“味之素卡住芯片脖子”的说法,意思是味之素的ABF材料已成为芯片制造中的“隐形王者”,在半导体产业中的重要性不亚于光刻机等核心设备。

资料显示,ABF是一种用于高性能半导体(如CPU、GPU)的层间绝缘膜,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数据中心服务器、5G设备和智能汽车等领域。

小食代了解到,当前,味之素在半导体绝缘膜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90%;ABF同样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中国销售,产品为日本进口。

小食代留意到,在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还有中国本土的魔芋生产厂家向味之素取经如何打造这“第二增长曲线”,据悉,前者同样有客户购买其产品应用于半导体绝缘材料。

“ABF和我们的其他业务看起来很不一样,但其实是有相关性的,这做氨基酸时的一种副产品类的东西,”沟上谦一说,这个领域需要和合作伙伴的专家一起开发产品,“首先,我们不能单独做,要跟专家一起;其次,我们要有前瞻性,半导体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我们需要预测明年、后年或者5年后的变化和需求。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