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咖啡到茶拿铁,星巴克的“非咖”野心藏不住了

作者:小食代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一杯热量低于120千卡、使用真茶、真奶的奶茶,听起来是不是既解馋又无负担?

8月19日,星巴克正式宣布全面升级其王牌品类——茶拿铁系列,不仅引入风靡亚洲市场的焙茶拿铁,还以“真茶+真奶”的健康理念为核心,强势打出健康牌。此次升级并非简单的口味调整,而是星巴克深化“下午茶经济”、加码“非咖”场景的关键一招。

值得一提的是,跟上一代产品相比,此次的抹茶拿铁的配方减糖超过50%,抹茶星冰乐减糖超过30%,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低糖低卡的追求。这不仅仅是产品迭代,更是星巴克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响应。

在咖啡巨头们纷纷跨界茶饮的激烈竞争中,星巴克如何通过原料工艺升级和健康化配方,重构自身的竞争壁垒?

下面,让我们一探究竟。

“三好标准”

在当今追求品质的饮品时代,消费者对奶茶有了更高层次的期待——他们渴望既能满足味蕾又能兼顾健康的全新体验。

星巴克茶拿铁系列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应运而生。它以茶而非咖啡为原料,借鉴了经典拿铁咖啡的制作工艺,将浓郁的茶汤与顺滑的牛奶(或植物奶)完美融合,不仅保留了茶的清香,还通过奶香中和了茶的涩感,创造出层次丰富而不失清爽的口感。

此次焕新升级,星巴克将“健康奶茶”的概念推向一个新高度:通过好原料、好工艺、好配方的“三好标准”,为消费者带来更细腻、更健康的下午茶选择。

首先,好原料是基础。全新升级的抹茶拿铁系列,精选产自浙江武义的“龙井43”茶树鲜叶加工而成。这种茶树品种以其鲜爽醇厚的口感闻名,采摘自优质产区,确保了茶叶的纯正风味。

而焙茶拿铁系列则更进一步,选用浙江武义“龙井43”茶树鲜叶与杭州径山“龙井43”茶树鲜叶精心拼配。前者带来鲜爽醇厚,后者自带鲜纯栗香,这种拼配不仅丰富了层次感,还让焙茶的香气更具辨识度。

相比传统抹茶粉或焙茶粉,星巴克坚持使用鲜叶加工,避免了工业粉末的粗糙感,这一点在健康奶茶的定位上尤为关键——消费者越来越在意原料的来源和纯度,星巴克的这一选择,正是对“真材实料”的承诺。

其次,好工艺是灵魂。采摘后的茶树鲜叶,首先经过蒸青存味工艺,锁住茶叶的鲜美本质。随后是30小时的低温超微精细研磨,最终达到微米级的一级抹茶标准[1]。这种工艺让抹茶口感细腻柔滑,完全没有粉末的颗粒感,入口如丝般顺滑。

对于焙茶,则采用三道揉捻工艺来增浓风味,再辅以高温直火烘焙。独特的双重烘焙曲线,不仅激发出焙茶的焦糖般甜感和醇厚的烘焙香气,还让整体香气更加浓郁饱满,回味悠长。

这种精细工艺,源于星巴克在咖啡领域的积累——就像烘焙咖啡豆一样,星巴克将温度、时间和曲线的精准控制迁移到茶饮上,确保每一杯茶拿铁都能呈现其最佳风味。这不仅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星巴克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在健康奶茶的浪潮中,它让消费者感受到“喝得健康,也喝得纯粹”。

最后,好配方是关键。茶拿铁系列坚持真茶+真奶的极简配方,顺滑的牛奶(可选植物奶)与浓郁的茶汤精妙融合,以奶香柔化茶涩,以茶香纾解甜腻,达成馥郁又轻盈的风味平衡。

此次的产品焕新升级,揭示了星巴克将咖啡品控能力迁移至茶饮的巧妙打法。

星巴克的供应链和工艺优势,本就源于咖啡领域的深耕,如今应用于茶拿铁,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还在非咖品类中筑起了壁垒。在咖啡市场趋于饱和的当下,这种迁移策略让星巴克的茶饮更具竞争力,避免了单纯的价格战,转而以品质和健康取胜。

这一点,在小红书和抖音等平台上已有反馈,有网友表示:“星巴克的茶拿铁只有纯茶和纯奶,微米级的茶粉几乎品尝不到粉末的颗粒感,好喝没负担。”

深耕下午茶场景

传统咖啡店以早晨高峰为主,但下午时段往往流量下滑。星巴克洞察到这一痛点,通过非咖品类补位“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全天候消费生态,让门店从早到晚保持活力。

而星巴克还叠加了健康化卖点。公司调研发现,超过1/3的茶拿铁爱好者在点单时主动选择“减糖”,他们既追求美味,又希望饮品低糖低卡、成分透明。健康意识的觉醒,正在重塑消费者的饮品选择。

星巴克从顾客需求出发,公司数据显示,此次升级后,中杯不另加糖的冰饮茶拿铁热量低于120千卡,大杯茶拿铁的茶多酚含量超过500mg,茶氨酸含量约为70mg。升级后的抹茶拿铁配方减糖超过50%,抹茶星冰乐配方减糖超过30%。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星巴克对健康化的量化承诺。公司表示,以真茶+真奶的极简配方,满足顾客对于健康、高品质和清爽口感等多样化饮品的期待,这种透明、健康的配方设计,不仅迎合了消费者对原料来源的高关注度,还让茶拿铁成为午后放松的理想之选。

此外,个性化和客制化,是星巴克的另一个杀手锏。自今年4月推出“真味无糖”创新体系以来,星巴克赋予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定制饮品自由。顾客可以根据喜好调整甜度、增加风味,或更换奶基底和茶底,甚至通过添加椰浆、摩卡酱、焦糖风味淋酱或可可碎片,定制专属风味。

据了解,此次茶拿铁系列升级全线适用这一体系,无论是抹茶拿铁还是焙茶拿铁,消费者都能随心增浓茶味,选择加抹茶液或焙茶液,或加入冰淇淋球增添趣味。例如,热衷浓郁风味的茶饮爱好者可以定制“双倍焙茶液”的焙茶拿铁,享受更浓郁的焦糖甜香;而喜欢清爽口感的顾客,则可选择低糖冰饮搭配植物奶。这种灵活性,让每杯茶拿铁都成为消费者的“专属创作”。

星巴克的客制化引擎,直接对标新茶饮的个性化趋势,同时以“真味无糖”体系为依托,兼顾健康与趣味,成功俘获一众年轻消费者。

最后,来自星巴克“第三空间”的赋能,也让茶拿铁等茶类产品成为消费者与品牌的新连接点。

星巴克的门店从来不是单纯的饮品售卖点,而是“第三空间”——连接办公、社交、学习和文化体验的场所。在午后的时光里,星巴克门店为不同人群提供了多样化的场景体验:都市白领在舒适的沙发区享受片刻的“chill talk”,备考学子在静谧区域专注学习,旅行者在特色门店感受当地文化温度。

如今,一杯茶拿铁,以其健康、低负担的属性,完美融入这些场景,成为消费者放松、社交或专注的陪伴。这种场景不可替代性,让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成为下午茶经济的理想载体。

持续拓宽“非咖”之路

茶拿铁的焕新,表面上看是产品迭代,实则体现了星巴克在非咖战略的加码与深耕。

在中国市场,咖啡与茶饮边界日益模糊,星巴克也正通过非咖战略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据2025财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作为增长双引擎之一,非咖系列迎来质的飞跃——冰摇茶业绩翻番,茶拿铁持续增长,星冰乐在小红书非咖品类搜索排名第一。

这些数据并非偶然,而是星巴克持续加码非咖的结果。

从今年6月的疯狂动物城联名冰摇茶,到如今的茶拿铁升级,品牌在产品创新上层层递进。非咖品类的稳健增长,帮助星巴克穿越经济周期,实现了高质量复苏。可以看到,星巴克的“非咖”之路正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其次,是对行业升级的推动。茶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品质升级的变革。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市场对饮品原料和配方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星巴克的真茶真奶+透明配方,直接顺应这一趋势,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更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更健康、更透明的方向发展。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饮品市场,单纯依靠价格战已无法取胜。品质、消费场景以及对消费者的深度洞察,才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升级后的星巴克茶拿铁系列,将有机会凭借品质优势抢占更多下午茶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展望未来,期待星巴克能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度挖掘非咖品类的潜力,不断推出更多契合消费者健康需求与个性化喜好的产品。

[1] 指符合GB/T34778抹茶国家标准的一级抹茶的标准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