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娴(原创)
在IPO后的第一场业绩会上,中国最大茶饮连锁蜜雪集团勾勒了最新的发展蓝图。
今天,蜜雪集团发布的2025半年报显示,其收入、净利润均录得双位数增长。“2025年上半年,我们在国内外市场持续强化供应链、品牌IP和门店运营这三大核心竞争力,力求实现三位一体的总成本领先。”蜜雪集团首席制造官赵红果说。
小食代留意到,在这场有多位高层出席的业绩会上,蜜雪集团详细谈到了外卖大战、出海进展、幸运咖加速开店等内容。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外卖大战降温
今年上半年,蜜雪集团成了外卖大战的赢家之一。
蜜雪冰城全球首席运营官时朋透露,该集团一直在密切关注外卖大战影响。通过与加盟商共同把握此次机会,这直接推动了该集团的国内店均营业额提升,增量订单也显著提升了门店盈利能力。
他又坦言,外卖大战同时带来了挑战。“订单激增给门店带来的压力,比如店员工作量变得非常大,消费者等的时间变长了,(外卖大战)对我们门店服务质量、店员体验、消费者体验都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如今,外卖大战的“战火”已有降温迹象。
时朋称,公司已意识到,7月外卖业务增速相比6月份有所放缓,未来外卖业务预计将逐渐回归常态。
“长期来看,我认为靠补贴刺激的需求不会一直持续。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经要求平台规范行为,理性竞争,所以补贴力度大概率会逐渐下降。”他说,尽管如此,外卖大战培养了消费者多喝现制饮品的习惯,这对行业长远发展有好处。
他又认为,一个品牌长期发展要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身。“蜜雪集团也会积极地拥抱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修炼内功,赢得消费者长期信赖”。
此前,机构曾提出新茶饮品类成为此轮外卖补贴的最大受益者。高盛便上调了古茗和蜜雪冰城今年盈利预测。高盛认为,补贴为表现不佳品牌提供支撑,减缓了门店关闭速度,打乱原有行业整合趋势;补贴退潮后,单店增长将承压,行业整合步伐将恢复,具备供应链和品牌优势的古茗和蜜雪等头部品牌将从中受益。
那么,在上市融资后,叠加外卖大战进一步烘托茶饮行业热度,蜜雪集团是否会加快扩张脚步呢?
对此时朋表示,上半年的行业景气度令蜜雪对长期机遇信心更足,但短期变化并不会改变集团既定节奏。
“蜜雪冰城在国内的门店网络已经非常广阔,非常下沉了。为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用全局视角来长期规划,同时也要对每一位加盟商负责,所以会一直严格执行加盟商筛选流程和门店筛选标准。” 他说。
小食代介绍过,今年上半年,蜜雪冰城就出台了更严格的“反内卷”措施。这包括大幅提高加盟门店的区域保护直线距离,同时限制新加盟商选址审核数量。
尽管如此,蜜雪集团上半年的新店数量仍相当惊人。今年上半年,该集团净新增门店6534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5%。
时朋表示,从长远来看,国内仍有大量空白点位等待填补,包括旅游景区、高速服务区、产业园区等。与此同时,蜜雪集团将持续深耕全国3万个乡镇,“我们有信心在国内市场继续下沉,持续渗透”。
筹备美洲多地门店
会上,蜜雪集团的出海进展也备受关注。
今年上半年,该集团在最早进入的两个海外市场印尼与越南实施了存量门店优化,导致两国市场门店数量有所减少。不过,蜜雪海外门店总数仍稳步上升,在中国内地以外市场的门店数由去年的4605家增加至今年的4733家。
在解释印尼与越南的门店优化时,蜜雪集团首席供应官蔡卫淼表示,虽然两个市场门店数量减少,但运营效率得到了提升。
“我们在刚进入这两个国家的时候,整体海外运营体系不太成熟,所以开店和管店方面都走了一些弯路。现阶段,我们更侧重于精细化运营,提升单店运营质量,帮助门店实现可持续稳健的经营。”她说。
据其介绍,印尼与越南门店的优化覆盖了出餐品质、服务质量、清洁标准、门店选址等等。印尼和越南市场搬迁后的门店的日店均营业额平均提升了50%以上。
“上半年,蜜雪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还是比较符合预期的。首先是我们在门店的日店均营业额上面实现了同比增长,这也验证了我们年初定下的提质增效策略是有效的。”蔡卫淼说。
她又表示,为推动东南亚业务更好发展,蜜雪集团正着力加强人才团队储备、供应链效率提升等工作。
比如,在人才团队上,蜜雪面向海外市场的思路是“始终坚持吸纳当地人才并持续培养”。去年下半年,该集团开始安排海外员工到总部与国内门店接受培训。蜜雪集团也成立了全球业务支持中心,统筹管理国内外的品牌、信息化、法务、财务等工作。
在东南亚初具基础后,蜜雪集团已将目光放到了更远的中亚、美洲。
据时朋透露,在今年4月于哈萨克斯坦开设首家中亚门店后,蜜雪集团已在该国签约十几家门店,并在未来合适时间进入更多中亚国家。而另一个重点市场是美洲,该集团正在准备美东、美西、墨西哥、巴西的首店落地。
“在美洲市场发展初期,我们会采用直营模式,目的是为了打磨好单店模型,建立好品牌影响力。中期,我们会坚持以加盟模式为主,在全方位支持加盟商、保障加盟商的利益基础之上,来推动品牌可持续发展。 ”他说。
幸运咖加速开店
再来关注下被视为蜜雪“第二增长曲线”的幸运咖。今年上半年,该品牌主要围绕加速开店、产品创新发力。
在开店上,幸运咖中国大区首席执行官潘国飞表示,该品牌上半年加速了全国门店布局,“消费者在哪,幸运咖就去哪里”。
今年以来,幸运咖已连续迈上新的千店台阶。3月底,其官宣签约门店突破5000家。三个月后,幸运咖全国门店数突破6000家,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在内的超300座城市。如果仅论门店数,幸运咖规模已排在中国市场第四,仅次于瑞幸、库迪、星巴克。
潘国飞表示,面对上半年火热的加盟咨询,幸运咖坚持高标准的加盟申请审核,从根本上降低加盟商经营风险。此外,该品牌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举措来提升加盟商收益,包括减免加盟及培训费用、在一线城市策略性地将单品售价上调一元等等。
在产品创新上,幸运咖加速创新的同时,也在着力打造更多大单品。
潘国飞称,今年上半年,该品牌共推出32款新品,“市场反响良好”,其中5月上市的14款果咖产品反响热烈,部分新品在2025年6月、7月的单月销量已跻身品牌前五。大单品方面,幸运咖椰椰拿铁2025年迄今的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另有招牌冰拿铁、葡萄雪球幸运冰等多款产品今年年内销售额突破了1亿元。
谈及幸运咖未来规划,潘国飞指出,中国现磨咖啡市场空间比较广阔,“足够容纳多个万店规模的品牌”。同时,市场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品牌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固化。在此背景下,幸运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发展节奏。
“进入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既定策略,持续提升产品力,同时加速全国门店布局。”他说。
小食代留意到,会上有分析师问到了幸运咖核心优势、与蜜雪冰城咖啡产品差异的问题。
其中针对竞争优势,高层的答案和瑞幸等友商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依托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高质平价产品。
潘国飞首先指出,幸运咖现阶段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在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以咖啡豆为例,在采购环节,早期幸运咖只有100家门店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巴西、哥伦比亚等咖啡豆的核心产地建立了直采渠道。目前,集团集采的咖啡豆除了供应幸运咖门店外,也供应着蜜雪冰城门店,整体咖啡豆采购有很大的规模优势。”他说。
潘国飞又透露,有赖于此,在今年上半年全球咖啡豆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幸运咖凭借源头直采、规模化采购及自产自研的优势,依然能保障加盟商毛利率处于合理区间。
至于幸运咖与蜜雪冰城咖啡的区别,潘国飞认为,幸运咖侧重于专业现磨咖啡,使用咖啡豆与半自动咖啡机出餐;蜜雪咖啡是用咖啡粉在门店现萃,更强调简化操作,对茶饮菜单形成补充。
“两个品牌其实本质上是互补,而不是竞争的关系。”他说。
加盟商数量增长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蜜雪集团财报。
2025上半年,该集团录得收入148.7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39.3%,主要归因于商品和设备销售、加盟和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增加,增幅分别为39.6%、29.8%;期内利润为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毛利率为31.6%,去年同期为31.9%。
对于毛利率变化,蜜雪集团首席财务官张渊表示,尽管上半年的咖啡豆、柠檬这些特定品类成本价格上涨,但未对公司整体毛利率产生显著影响。这得益于糖、奶原料的价格下行对冲;供应链效率的持续精进等。
“长期来看,随着我们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供应链效率不断提升,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降本效应显现。”张渊说,蜜雪集团的毛利率长期目标是维持在30%左右。
门店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蜜雪集团在全球构建起超过53000家的门店网络。其中,中国内地门店数为48281家,占比达91%,去年同期为89%。同期,蜜雪在各层级城市的门店占比维持稳定。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分别为4.9%%、18.4%、19.1%、57.6%。
在门店规模扩张的背后,蜜雪集团上半年的加盟商数量也大幅增长,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1910名,增长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3404名。
展望未来,赵红果表示,蜜雪集团会继续专注三个大方向,稳步成为百年品牌。第一是巩固国内市场领先地位,并拓展海外市场。第二,从集团长期发展出发,提升品牌基础设施与运营体系。第三,在品牌建设方面,让雪王IP更深入人心。
“根据2024年的终端零售额,我们在全球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七十二位,与全球其他优秀的企业相比,我们仍然有很大进步空间,这也会激励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她说。
今天,蜜雪集团股价收盘报460.40港元,下跌5.27%,总市值为1747.76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