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娴(原创)
“现在很多外卖平台做补贴,即便算上配送费,一杯奶茶价格可能跟一些安慕希产品差不多。”小食代留意到,在今日召开的2025中报业绩说明会上,伊利一位高管这样说。
近两年,有意见认为现制茶饮的替代是包装液态奶承压的原因之一。不过,伊利方面认为,这一替代影响已到“相对峰值”,随着外卖补贴降温,茶饮消费会回归理性。
除了外卖大战,伊利管理层会上还谈到了多个热门话题,包括是否会跟随降价、山姆等新兴渠道策略、婴幼儿奶粉日后的市场计划、更多产品出海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会议情况。
供需平衡
在这两年液态奶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有乳企最近对核心的高端产品线降价。这会对伊利份额、定价策略带来什么影响引发关注。
对此,伊利股份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赵琳表示,伊利液态奶的份额、定价将继续保持稳定。
“公司去年很早看到了下行压力,也集中梳理了渠道,希望能稳定并提升产品的价格体系。这也是我们从去年开始去库存的初衷,在此策略下,我们(定价策略)是没有变化的。”她说,随着今年价盘逐渐稳定,伊利液奶的终端份额维持平稳,整体大策略也没有变化。
今天,伊利董事会秘书邱向敏表示,随着原奶供需下半年趋于平衡,散奶价格同比回升,公司液态奶对明年的份额恢复与提升持乐观态度。
在前两年原奶价格下行时,一些中小乳企曾靠低价策略抢走大企业份额。
华泰证券早前在一份研报中提到,伊利和蒙牛的长期协议价格高于农业部披露的主产区原奶价格,社会散奶的价格远低于主产区原奶价格。较低的散奶价格为区域乳企的低价产品提供条件,使其在下线城市对龙头乳企形成冲击。根据市场数据,去年伊利和蒙牛的液奶业务丢失一定份额,收入下滑幅度超过行业平均。
“我们2024年确实受影响比较大,因为去年是供需不均衡压力最大的一年。但今年以来,公司积极布局新兴渠道和下沉市场,推出一系列高质价比产品,在渠道和库存保持健康的同时,公司份额也保持平稳。” 邱向敏说。
伊利当家业务能稳住份额,除了较早开始为渠道库存“减负”,也与其积极开拓新兴渠道有关。邱向敏称,伊利在即时零售、零售折扣店、会员店“都有非常好的表现”。
目前,新兴渠道已贡献相当比重的伊利业务。赵琳以液态奶为例说,目前,新兴渠道在该业务的占比已接近三成,渠道涵盖零食折扣店、会员店、电商、社区团购等。
她又透露,伊利今年加大了拓展新兴渠道的力度。除了常温液态奶外,冷饮、低温、成人营养品事业部都在开展与新兴渠道的合作。比如在山姆会员店,伊利就推出了山姆定制低温乳酸菌饮料、生牛乳绿豆雪糕、进口成人羊奶粉等。其中,低温业务在山姆渠道“今年增量非常大”。
“作为大品牌,其实我们在很多新渠道都是不可或缺的引流产品。”赵琳说,在拥抱新渠道的过程中,伊利会重视价值链维护,避免窜货,确保各渠道有较好的利益分配,具体方式包括对价格体系的维护管理、推渠道专供产品以形成区隔。
奶粉增长
除了液态奶回稳,伊利的另一大亮点为婴幼儿奶粉坐上“头把交椅”。继奶粉整体销量获中国市场第一后,伊利整体婴幼儿奶粉(含牛奶粉和羊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到18.1%,跃居全国第一。
“经过这几年积累,婴配粉已经成为公司的一个重要支柱了,持续创造收入和盈利。” 赵琳说,伊利几年前开始加快婴配粉、成人粉、奶酪的发展,“奶粉及奶制品”板块的收入占比已从五年前的11%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7%。
对于婴幼儿奶粉的增长原因,她提到,这与提供优质产品、服务更精细化、全渠道发力相关。“我们构建了非常稳固的线下渠道体系,这两年也通过电商、直播平台等多样化形式打开了线上市场。从去年开始,我们在电商的份额快速提升,上半年(婴配粉业务)电商增速超过了30%。”
赵琳又透露,具体看产品,伊利婴配粉目前的一段占比更高,一、二段奶粉增速更快,为公司后续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动能。
随着龙年新生儿数量回升的利好延续、多项政策刺激生育政策出台,婴幼儿奶粉行业也止跌上扬了。
“上半年,我们看到行业规模开始有一些小幅增长,一段和二段奶粉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全年来看,我们预计行业会实现个位数增长。”赵琳说,“我们也希望顺应行业稳健发展的节奏,通过升级产品和配方,高质量服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她又透露,伊利今年4月推出的“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仍处于前期布局节点,主要聚焦孕妇补贴,希望通过近距离的产品、体验与服务来形成转化及复购。前期补贴投入对收入的拉动可能在下半年逐渐显现,最终也会体现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奶酪回暖
当中国奶业处于转型升级的节点,伊利也在筹划布局更多高附加值乳品。
“我们深加工生产线在今年下半年投产,产能会逐步爬坡。除了奶油、乳清等产品外,也会涵盖原制奶酪、乳铁蛋白等高附加值的多元化产品。”邱向敏指出,“长期来看,深加工业务一定有助于奶源综合利用,稳定原奶周期波动。关键原料的国产化也将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能力。”
据其介绍,在高附加值乳品中,奶酪是伊利非常重视并希望获得更多份额的业务。
“今年奶酪行业较去年有所回暖,渠道渗透率还在持续提升。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接受奶酪和含乳脂的产品,随着烘焙、披萨、奶茶等食品饮料流行,这也给消费者更丰富的产品体验。”邱向敏说,随着本土饮食结构多元化、奶酪消费意识提升,这一行业的B端、C端都具备很好的增长空间。
谈及奶酪业绩,他表示,上半年To C业务实现正增长,今年主要进行了优化产品线、拓展消费场景、积极调整渠道。比如在产品上,伊利推出了成人佐餐、零食奶酪等系列。
此外,伊利奶酪To B业务同比增长超20%。“随着外卖普及、烘焙与西餐店持续渗透,乳制品原料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公司也积极把握住行业机会,通过技术创新、定制化服务来满足消费者和客户的需求。”邱向敏说。
小食代留意到,对于上半年增长亮眼的海外业务,伊利也要持续加码。今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场,伊利的核心品类冷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4%,婴幼儿羊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5.7%。
邱向敏称,现阶段,伊利国际业务重点在东南亚市场,通过深化本地运营、优化供应链体系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巩固两个冷饮品牌Cremo和Joyday的区域市场地位。
“在保持冷饮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也将进一步拓展品类,下一步将把乳饮料、奶粉等产品引入更多海外市场。”他说,“从更长期角度看,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像非洲这些高增长潜力市场,前期会通过贸易的方式先进行探索,为未来海外业务的持续扩张寻找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