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巴克中国CEO和CTO等高层都亲自来了,咖啡巨头的“智慧大脑”首次发布成果

作者:潘娴

运转两年后,星巴克中国的“智慧大脑”首次发布了阶段性成果。

今天,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Starbucks China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enter,简称SITC)正式对外发布成立以来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并宣布迁入深圳河套科创中心新址。 

为庆祝乔迁,星巴克中国的首席执行官刘文娟、首席技术官罗金鹏、首席财务官殷广培、首席增长官杨振都亲自到场“打call”。

在与小食代交流时,罗金鹏透露,在深圳,该公司从零开始组建了一支高技能、注重成果的数字化和数据技术团队。到2025财年第三季度,SITC已有数百名技术员工,其中“50%来自领先的科技和消费公司”。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三大核心领域

作为星巴克中国首个专属数字技术创新中心,SITC以更贴近本土、更敏捷的姿态在驱动增长。该中心于2023年9月投入运作,三年内规划投资约15亿元。

“成立两年来,我们凭借坚实的技术基础与数据能力,正作为核心驱动引擎,推动星巴克中国向数字化全面赋能的体验型咖啡公司加速迈进。”罗金鹏在发布仪式上表示。 

星巴克中国首席技术官罗金鹏

在该目标下,“体验”是星巴克数字化的核心。这家咖啡巨头不仅寻求通过科技提效,更追求为每一杯咖啡、每一家门店注入独特的温度与情感。持续赋予咖啡超越功能性的价值,也是星巴克中国避免陷入价格战竞争、深化品牌内涵、夯实咖啡领导力的方式。

“两年来,我们在三大核心领域做了很多工作,分别是门店、产品和伙伴(注:星巴克称呼员工为伙伴),这三大支柱的最终目标都是更好地服务顾客,传递超越期待的星巴克体验。”罗金鹏说。

首先是门店。今年,星巴克中国7000多家门店都换上了电子菜单板,淘汰了需店员定时更换的传统纸质菜单板。电子菜单板结合 SITC 升级的“产品中心”和“菜单中心”能力,可支持门店根据商圈客群特点、不同时段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品项,实现个性化、属地化、时段化的产品与市场活动的敏捷部署。 

“除了极少部分受条件限制的门店外,绝大多数门店都完成了升级改造。电子菜单板可以由总部中台统一调度、各区域各店个性化呈现,视觉效果更绚丽,也比纸质菜单更环保。”罗金鹏告诉小食代。

这意味着,通过“千店千面”的第三空间,星巴克让在地化理念突破了门面风格、区域产品的边界,赋予其更丰富的表达载体。

据悉,这不仅涉及大批硬件投入,也令星巴克得以通过智能后台系统,在多个不同场景下提供更温暖的个性化体验和情绪价值。比如,在跨年、纪念日等特殊时刻,电子菜单板可显示节日主题内容,营造更浓厚的氛围,“让对的内容,在对的时刻、对的门店,打动对的人”。 

其次是产品。比如,星巴克近期在深圳启动了早餐新品测试,这一项目的落地与推进,有赖于SITC科技能力的深度赋能。

小食代在现场了解到,上述早餐项目的亮点不仅是把价格打下来,当中选用的咖啡豆也迎合了深圳消费者偏好。星巴克通过大数据发现,当地消费者对黑咖接受度更高,加之温暖潮湿的气候让他们更青睐清爽口味,因此选用酸度较高、风味明亮活泼的Kenya咖啡豆,推出了“每日黑咖”和“每日奶咖”。

目前,这一项目正在部分深圳门店试点,其中大部分门店位于写字楼、通勤交通枢纽附近。“后续,我们还将根据这一测试的反馈进一步优化调整,并适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罗金鹏说。

最后面向员工,SITC通过简化和自动化门店运营流程,帮门店员工在多个环节中减负增效,使他们更专注于咖啡技艺和顾客联结。 

其中,门店后台自动化盘点与补货的 “彩虹系统” 已迭代至2.0,需求预测覆盖上游供应商,能基于市场趋势、业务规划和门店运营状态精准调控全年52周的货品需求,协同上游完成补货。门店AI管理工具助力人力资源排班与多门店协同系统,支持 “资深店经理” 职级通过 AI 工具精准预测工作量,简化跨店人员管理。 

此外,为给门店降本增效,SITC开发了智能物联网与智能硬件One – Box。这一IoT智能物联网系统已覆盖超7500家星巴克,根据不同门店类型和不同时段的运营特点,提供节能提效的优化方案,全年节省能耗费用超5000万元。 

小食代在现场了解到,One–Box类似于门店设备的“一站式管家”,可集成管理店内7大系统20多个设备,如空调远程控制、用电监测与控制等。“相比原来要单独采购几个不同设备,这个集成系统可节约超过50%成本。我们也正为这个设备申请专利,目前已通过初审。”罗金鹏说。

AI加持

随着AI时代拉开序幕,这一技术也将成为星巴克数字化布局的有力抓手。

“人类正进入AI赋能的全新技术革命时代,我们坚信星巴克将在AI科技赋能下,在更多场景开辟’科技融合人文’的创新机遇,前所未有地扩大我们在门店、产品和伙伴方面的独特竞争优势,为顾客创造更丰富的全新价值。”罗金鹏说。

目前,星巴克的AI赋能也正围绕门店、产品和伙伴三大领域加强布局和探索。

在门店上,星巴克的未来“千店千面”将继续进化为能理解、预测并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智慧空间,同时也能让顾客更方便找到最匹配的门店。

比如,星巴克最近在全国1800多家门店上线的“兴趣社区空间”,未来在AI技术的赋能下,更多独特的“兴趣空间”将和相关兴趣人群更方便地匹配,让更多顾客毫不费力地找最爱的门店和同好。

在产品上,AI将帮助创新从“头脑风暴”进阶为“算法风暴”。

目前,星巴克已在产品研发的某些环节开展AI应用探索。未来,AI赋能将贯穿 星巴克中国“洞察、研发、测试、推广、反馈” 的产品创新全生命周期,让产品创新不仅依赖直觉,而是成为“数据驱动的艺术”,更准确捕捉顾客和市场的喜好,提高创新效率和成功率。

在员工赋能上,星巴克将为每位员工配备一位AI助理,推进“数字雇员”在全组织的应用。AI助理将成为每位星巴克员工的“专家型帮手”,助力他们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和人文联结。

罗金鹏透露,为落地该项目,星巴克中国未来一年将搭建知识库管理平台,改造数字化系统,让其更易与AI集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所有部门都拥有AI助理。

“今天是一个起点,因为我们搬到了新办公室,未来会以更大的热情,更好的创新精神去赋能星巴克,助力业务创新和发展。”罗金鹏说。
最后,不妨再跟着小食代步伐来“打卡”下SITC新家。

除了更大更新,SITC新办公室也将咖啡与科技融合得更密切。比如,办公室入门处设置了一面由不同咖啡豆包装袋拼接成的背景墙,品牌logo的绿色部分采用被淘汰的计算机电路板呈现。

在这里,咖啡旅程的主题从“bean to cup(从豆到杯)”被改写成更具科技感的“byte to cup(从字节到杯)”,主题墙仅显示简单图片,各环节的详细内容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

此外,新办公室位于深圳河套科创中心,该中心位于深圳河与香港边境之间,地处深圳福田区与香港新界北区交界处。 也因此,办公室可远眺到自然山河与现代建筑交织错落的景观。

谈及将SITC落户此处的考量时,罗金鹏向小食代指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以包容和创新作为城市底色,在过去四十多年取得了奇迹般的发展,这里也是科技创新与人才的沃土。

“河套深圳园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汇聚众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罗金鹏说,“未来,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希望以一流的工作环境、人文的空间体验和开放的共创平台吸引更多人才,进一步解锁创新潜能,以更多创新成果推动星巴克中国的数字化进程。”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