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大举增资超16亿!全球最大冰淇淋公司收购了中国运营主体,上市进入倒计时

作者:潘娴(原创)

联合利华拆分冰淇淋业务,在中国市场上又有了关键进展。

日前,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增资,注册资本由154200万人民币增加至315912.7万人民币,增资超过16亿元人民币。小食代今天业内获悉,这次增资是用于梦龙从联合利华处收购中国冰淇淋运营主体股权,属于联合利华拆分冰淇淋、梦龙公司推进上市的一部分。

这也意味着,全球最大冰淇淋商梦龙公司在华主体,自成立半年以来的首次增资。下面,我们来一起关注。

“清仓”

小食代从业内了解到,梦龙公司上述收购的目标是——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和路雪中国)”的股权,后者为联合利华冰淇淋在华运营主体,掌控多家工厂、区域销售子公司。

工商系统显示,和路雪中国的唯一股东已变更为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变更时间为今年7月。

对于为何先变更股权再增资,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小食代指出,注册资本增加与实际投资行为可能不同步。比如,登记变更与实际支付可能存在时间差。此外,也可能是先以其他方式完成支付并变更,但稍后再以自身增资替换最初的方式支付。

在此之前,联合利华曾减持中国冰淇淋业务,逐步引进梦龙。

企查查显示,第一次减持发生在去年12月,和路雪中国引进“梦龙冰淇淋荷兰控股3号有限公司”为新股东,出资比例为27%,联合利华的出资比例由100%下降至73%。

第二次减持发生在今年7月,和路雪中国的原先两名股东齐齐退出,变成由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全资持有。至此,联合利华“清仓”和路雪中国股份。

目前,无论和路雪中国还是梦龙在华主体,都保留着联合利华冰淇淋的原班人马,两家公司也“共享”一个班子,主要人员均为LOH WAI FUNG(罗慧芬)、徐宇淙、孟琳、蒋沸。

根据工商系统,在上述交易对象和路雪中国内,LOH WAI FUNG(罗慧芬)为董事,她自2024年4月起出任联合利华亚洲区冰淇淋事业部总经理,中国业务由其负责;徐宇淙为董事长、经理,这位联合利华中国“老将”在2024年开始担任亚洲区冰淇淋事业部首席营销官;孟琳为财务负责人、监事,蒋沸为监事。

倒计时

在梦龙推进这笔收购之际,全球最大冰淇淋公司的上市进入了倒计时,历时一年多的联合利华拆分冰淇淋也将画下“句点”。

2024年3月,联合利华突然宣布拆分拥有和路雪、梦龙、可爱多等品牌的冰淇淋业务。在此之前的几年,这家快消巨头一直面临投资者有关拆分食品与非食品业务的呼声,这被认为能提高集团整体估值、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

但在拆分中,仅有冰淇淋被选中了,而包含家乐调味品、好乐门酱料等的食品业务得到保留。至于为什么是冰淇淋,联合利华高层曾多次表示,这并非因为业绩不佳,只是与其他集团业务很难协同。

集团CEO Fernando Fernandez曾说,联合利华冰淇淋在业内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也具备理想的增长潜力。但在联合利华业务组合中,冰淇淋显然是“离群者(outliers)”,这表现在利润率结构的差异、渠道不同、冷链网络难以协同其他业务等。

事实上,这一业务实力相当雄厚。

小食代从欧睿国际拿到的数据显示,在2019~2024年间,按零售额算,联合利华份额比紧跟其后的四家公司份额总和都要高。若用2024年份额绝对值来计算,联合利华体量约等于2个雀巢、5个通用磨坊(哈根达斯母公司)、10个伊利。

去年,联合利华冰淇淋收入7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66亿元),调整后EBITDA1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运营约300万个冰柜。在全球前五大品牌中,它们占据了4席——和路雪(28亿欧元)、梦龙(18亿欧元)、Ben & Jerry’s(11亿欧元)、可爱多(7亿欧元)。

在拆分早期,市场对联合利华冰淇淋的结局有过反复猜测,可能性包括将业务直接出售、拆分后成为一家独立上市公司。去年11月,联合利华被指已搁置出售计划,将重点放在推动独立上市,原因在于冰淇淋规模庞大且供应链复杂、IPO市场行情更强劲等。

随后,联合利华开展了一系列让冰淇淋独立运营的工作,包括建立全新的独立管理团队、在全球设立实体公司以便拆分、将冰淇淋全球总部搬离联合利华“据点”。

今年7月,联合利华冰淇淋宣告独立运营,“单飞”后命名为梦龙冰淇淋公司(The Magnum Ice Cream Company)。新公司的名字和标识融合了其前两大品牌,其中标识沿用和路雪(Wall’s)心形logo,梦龙则被采纳为公司名。

此后,梦龙冰淇淋公司的高层团队也逐渐成型。

比如,曾担任喜力CEO长达15年的Jean-François van Boxmeer为候任董事长。“老联合利华人”、早年曾负责中国冰淇淋业务的Peter ter Kulve为公司首席执行官。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前CFO Abhijit Bhattacharya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在中国及亚洲区,总经理仍是从联合利华冰淇淋过来的罗慧芬。

按照梦龙冰淇淋公司计划,其将于11月中旬正式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三家交易所与联合利华普通股目前的交易所相同。

不过,上市并不意味着梦龙冰淇淋公司立刻“挥别”联合利华。

在股权上,联合利华计划在梦龙上市后保留其略低于20%股份,但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保留期限最长为五年。之后,联合利华将有序、审慎地出售这部分股份,以支付拆分成本,并通过减少净债务来保持资本灵活性。

在运营上,梦龙冰淇淋公司CEO Peter ter Kulve曾说,该公司今年已完成销售与供应链的独立,但会在三大领域和联合利华保持合作,包括IT系统、部分无法分割的实体资产、部分交易服务。该公司预计在两年内实现“完全独立的运营”。

路线图

冲刺上市前,梦龙冰淇淋公司也描绘好了未来的增长路线图。

在上月举办的首场资本市场日中,该公司发布了五大加速销售增长的策略:1)通过创新增加冰淇淋消费场景;2)在所有零食价位上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3)在全球推出高端品牌;4)以数字化为主导的需求创造;5)扩大跨渠道的产品触达。

在中国,梦龙冰淇淋公司策略是“成为高端产品的颠覆者”,与伊利、蒙牛等在大众产品具备优势的对手错位竞争。

对于中国业务的增长动力,梦龙冰淇淋公司亚洲总裁罗慧芬曾围绕创新、供应链、渠道、营销、人才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比如,在创新层面,“为本土消费者定制” 是该公司深耕中国市场的核心思路,今年推出的可爱多7层冰淇淋“超级棒”系列正是典型例子。罗慧芬表示,该新品凭借独特的口感层次,吸引了大量新客———48%的购买者为新客。

支撑本土化创新落地,是梦龙在华研发与生产体系。罗慧芬表示,梦龙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能快速捕捉本地消费者需求,将“中国需求” 快速转化为产品方案。同时,中国也是梦龙在亚洲区域的重要生产基地。

在渠道上,冰柜网络扩张被视作关键抓手,这也是CEO眼中的规模优势“护城河”之一。据悉,如以每个销售点服务人口数(PPO,基准值设定为100%)来衡量,2024年梦龙泰国市场PPO为99%,中国市场为56%,这意味着在华还有较大改善潜力。而通过增加冰柜,可以优化PPO水平。 

“在中国20多年,我们持续证明了自身的竞争力,这个市场对梦龙意义非凡。” Peter曾告诉小食代,中国是“冰淇淋市场的沃土”,他初步计划明年再度访华,并用一整个月的时间深入了解中国市场。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