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容(原创)
2020年前后,乌苏啤酒成功“出圈”。当时,快消行业老将杜晖主要负责这一啤酒品牌的销售与管理工作。
如今,杜晖已经掌舵5100矿泉水母企“西藏水资源有限公司”(下称“西藏水资源”)两年了。该公司因拥有5100矿泉水、格桑泉、西藏啤酒业务而闻名。去年9月,他正式出任联席行政总裁。
小食代留意到,这家近年略显沉寂的上市公司又“热闹”了起来:10月,西藏水资源宣布拟更名为“5100藏冰川”、公司水业务半年收入激增117%、聘请通用磨坊中国前高管郑珏当独董......
“5100是具有潜力的品牌资产,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价值。”在日前,杜晖和小食代在交流时这样说。在对话中,他首次谈及拟更名背后的原因;面对5100矿泉水在品牌推广及渠道上的困局,他也谈及应对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他还聊到了“出海”计划。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

更名
“我到公司两年半,这期间一直在和投资人、股东沟通,达成共识后才推进这件事。”杜晖口中的“这件事”,正是西藏水资源的更名计划。
不久前,西藏水资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建议将公司的中文名称由“西藏水资源有限公司”更改为 “5100藏冰川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Tibet Water Resources Ltd.”更改为 “5100 Xizang Glacier Company Limited”。杜晖说,关于更名的特别股东大会将在10月28日召开,若获得股东同意,公司将启动更名程序。
对于更名,杜晖解释,首先是品牌认知存在偏差,西藏水资源这个名字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公司从事水利、工程业务,难以与快消品、公司主营业务建立关联,影响品牌传播;同时,公司旗下拥有5100矿泉水、格桑泉等瓶装水品牌及西藏啤酒业务,多品牌并行导致消费者认知分散,需要反复向消费者解释各品牌间的关系,增加了沟通成本。
“即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比如西藏啤酒业务涉及大量专利与信息修改,我们还是坚持推进(更名)。”杜晖强调,更名带来的远不止是品牌与公司主体的深度绑定,更是 “聚焦水业务,强化5100矿泉水核心地位” 的关键举措。
回顾5100矿泉水的发展历程,其曾凭借高铁渠道成为 “明星产品”,2015年中铁快运和西藏水资源终止合作后,该品牌虽开发了新客户,但渠道仍集中在航空公司、酒店等特通领域。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近年来,5100矿泉水在渠道与推广层面的短板愈发突出。
杜晖及团队做的市场调研显示,35岁以上人群大多因经历过高铁推广阶段而知晓5100矿泉水,但2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对其几乎没有认知。“即便他们小时候见过,但因渠道过窄、传统零售渠道未铺开等原因买不到而逐渐淡忘。”他说。

推广端的问题同样显著。杜晖坦言,5100矿泉水拥有独特的水源地优势和品牌故事,却因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与营销策略,品牌知名度未能充分提升。“过去品牌宣传偏向高大上,比如赞助世界级高尔夫球赛事等,这类活动虽有行业影响力,但覆盖群体有限,与广大消费者距离较远。”他说。
财报显示,2024年该公司收入约为2.26亿元。其中,定位高端的5100矿泉水为公司的核心产品,早年间其曾凭借高铁渠道一度成为 “明星产品”。据某第三方机构提供给小食代的数据,2025年,以零售额计算市场份额,5100矿泉水在中国天然矿泉水市场排名第九。
差异
初入瓶装水行业时,杜晖曾感受到其与啤酒行业的差异,但经过两三年的沉浸式学习,他已逐渐找准了方向。
事实上,5100矿泉水面临的品牌认知与渠道瓶颈,与乌苏啤酒出圈前的困境有相似之处:品牌形象长期停留小众区域层面,未深度绑定地域文化,缺乏全国性品牌的辨识度,渠道也较为单一。
杜晖曾表示,该啤酒当时的品牌策略在于突出“硬核”调性,再绑定新疆地域文化,最终通过 “夺命大乌苏” 等热梗实现破圈。这一逻辑值得5100矿泉水参考。

“5100这个名字源于其水源地在海拔5100米的西藏高原,代表着高海拔的冰川水源,是我们最核心的品牌资产。”杜晖说,围绕着西藏的原始生态环境、水源纯净保障、风土人情等,能挖掘不少故事,更容易打动消费者;同时,公司也在利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联合相关领域KOL,以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品牌记忆。
除了品牌端,在过往啤酒行业从业经历中,杜晖也提炼出了两大可以借鉴的经验,一是品牌全国化需有计划并且讲究节奏,不可盲目推进,二是先做消费者拉力,即通过产品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再逐步渗透各类渠道。
结合5100矿泉水的实际情况,杜晖与团队制定了分阶段渠道策略。
“目前正处在重点突破阶段,这也是品牌长期坚持的方向。”他说,这一阶段会在持续强化优势特通渠道的同时,攻坚中高端餐饮等符合5100品牌定位和消费场景的渠道。
“特通渠道上,5100矿泉水已覆盖国内多数五星级酒店、航空公司头等舱等,品牌正争取更多合作以巩固优势;在中高端餐饮方面,目前5100矿泉水在成都客单价100元及以上的中高端餐饮覆盖率已超80%,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全国其它地方餐饮渠道仍需继续努力。”他说。

在拓展延伸阶段,5100矿泉水的重点则是补齐线上短板。“虽已在京东、天猫、淘宝开设旗舰店,但在即时零售及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仍未布局,将成为下一步的发力方向。”杜晖说。
至于全面渗透阶段,品牌计划逐步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大型商超、连锁便利店铺货,提升市场覆盖率。但杜晖也做出预判,价格将是全面渗透阶段的最大瓶颈,为此公司已规划应对方案。他表示,公司不排除通过子品牌下探3-4元主流价格带,包括借助格桑泉品牌(同样源自西藏,比5100矿泉水定价更低)以覆盖更多低价渠道,或者为5100矿泉水主品牌打造副品牌。
“在此前的工作中,我见证过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也尝过酸甜苦辣,有成功也有失败。”杜晖说,这些过往经验就像一次完整的学术深造,积累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借鉴与复盘的过程中,能帮助5100矿泉水避开不少发展弯路。
挑战
谈及5100矿泉水的未来发展,杜晖透露,公司内部已制定清晰的短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成本管理、销售渠道、品牌营销模式,推动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提升;中期瞄准行业地位突破,力争在中国高端水细分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远期则致力于引领消费习惯,让喝高品质的健康好水成为一种值得骄傲的生活方式。”杜晖说。
此外,5100矿泉水也将出海纳入长期战略规划。“目前在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进入试点验证的阶段,包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地,未来海外市场的销量贡献也将成为我们重要的增长组成部分。”他说。
不过,这些目标的落地之路布满挑战。杜晖坦言,即便看似基础的短期目标,对于需要高海拔地区运营的公司而言,每一项都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其中,成本高企是当前最突出的难题。目前5100矿泉水售价在4-8元,杜晖虽未透露具体成本占比,但他指出,“关键成本高于同行,运输成本是同行的3-5倍,用工成本是同行的1倍,原材料成本也接近1倍。”
以运输成本为例,他表示,西藏本地缺乏生产包装所需的原材料(如塑料瓶),需从内地运输至西藏完成生产,再将成品运回内地市场销售,往返流程大幅推高了综合成本。虽有人曾提议 “将水运至内地包装” 以降低成本,但杜晖表示暂不可行,因为“要保持5100矿泉水的独特性,需要坚持在西藏水源地完成灌装”。

更棘手的是,成本压力还在外部市场的 “价格内卷” 中被进一步放大。
杜晖直言,“现在(饮用水)行业卷得一塌糊涂,对5100矿泉水来说,价格战带来的间接影响也明显。比如,过去小卖部的瓶装水卖2-3元,5100矿泉水定价4元,差价不算大,但现在超市里有的瓶装水卖0.8-1元,我们的价格就显得更突出了,市场拓展的难度在增加。”
不过,过往的行业经验为杜晖应对成本难题提供了思路。他提到,他曾经管理过多家啤酒厂,学到的精细化生产理念(包括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将为5100矿泉水的成本管理提供可借鉴的路径,即帮助品牌在坚守品质原则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成本效率。
在杜晖看来,面对瓶装水市场竞争态势,品牌差异化与溢价能力成为关键竞争要素。
“当前高端水市场容量变化不大,市场份额正不断向有品牌力的企业集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他们能够接受5100的定位。只有坚持品牌建设,才能积累溢价空间,最终获得一批忠实的品牌粉丝。”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