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客中国35年长跑:4000店里程碑背后的战略密码

作者:小食代

11月22日,必胜客中国为其位于海南三亚的第4000家门店,隆重举行里程碑式庆典活动。

这意味着在进入中国35年后,这位“披萨专家” 正式迎来品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以一场盛大活动纪念第4000家门店的落成。必胜客中国总经理蒯俊在庆典仪式上回顾了必胜客的发展轨迹:“从1990年进入中国,到2023年,我们花了33年时间开出了3000家餐厅;而从3000家到4000家,仅用了2年多一点的时间。如今,必胜客餐厅已经覆盖了全国近1000个城市。”

必胜客中国总经理蒯俊(右)

是什么让必胜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可以保持持续增长?蒯俊的回复非常坚定:“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这个品牌正在以产品创新为引擎、以硬实力为支撑、以本土化为灵魂不断成长。

站在35年的里程碑上,一个更懂中国、更贴近消费者的必胜客正加速走来。

产品创新与生命力

35年来,披萨品类始终是必胜客最大的竞争优势。

早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必胜客就敏锐捕捉到本土消费者对熟悉味道的偏好,在引进西方经典口味的基础上,推出老北京风味烤鸭披萨、手剥龙井虾仁披萨等创新产品,既保留了披萨的西式基因,又融入了中国消费者熟悉的味觉记忆,一举打破了西式餐饮“水土不服”的困境,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美味选择。这种“中西融合”的产品思路,成为必胜客产品创新的核心逻辑之一,也让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除了根据本土食材积极创新外,必胜客还积极发挥自身“披萨专家”的优势,在披萨形态上大胆创新。

例如今年8月,必胜客推出了新·10寸手作薄底披萨,主打“大而薄、底柔软、边香脆、料铺满”四大核心卖点,还有10多款融合经典与创新的口味组合,符合当下消费者对口感丰富的需求。推出不久,该款新品就成为了年度爆款。根据2025年百胜集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10寸手作薄底上市仅两个月便成为必胜客最畅销的饼底。

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必胜客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更体现了品牌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从食材选择到工艺升级,每一处细节都围绕消费者体验展开。

除了在披萨品类上深耕,必胜客还依托自身在面团研发与制作上的优势,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

其推出的手作西餐级披萨堡系列,采用与披萨同源的优质面团,经过多道工序揉制发酵,搭配新鲜蔬菜、肉类与秘制酱料,既延续了品牌的品质基因,又满足了消费者对快餐品类的多元需求,进一步拓宽了品牌的消费场景。

据了解,自去年4月必胜客第一次上线了这个西餐级汉堡之后,汉堡品类快速成长,也带动了品牌的整体成长。其披萨面团面包、现点现做的制作工艺和亲民的定价都收获了积极的市场反馈。

在35年间,超级至尊披萨、金枕榴莲菠菠披萨等经典与创新产品,成为了消费者一次次光顾必胜客的理由。可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必胜客在不断夯实基本盘,始终坚持现点现做,用“披萨专家”的匠心和创新让产品焕发蓬勃生命力。

本土化战略

在产品融入本土食材与口味的创新之外,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西餐品牌,必胜客的本土化战略也颇为可圈可点。35年来,必胜客的本土化战略并非停留在产品层面,而是逐步升级为文化融合与场景创新的深度绑定,将“本土化”从品牌的“附加项”打造成“核心竞争力”,进而构建起难以复制的差异化壁垒。这种战略思维,在第4000家三亚湾壹号门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区别于传统餐饮连锁的“千店一面”,必胜客三亚湾壹号门店嵌入三亚“椰梦长廊”,以“白沙漫浪・海滨栖所”为设计主题,打造“用餐+度假”的沉浸式体验。这种“地域文化+消费场景”的创新模式,将门店从单纯的就餐空间升级为文化体验载体,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的需求,又强化了品牌与本土文化的绑定。

除了场景创新,必胜客还通过“大菜单策略”“尖叫营销”与“IP联名”等方式,实现分场景、分客群的精准触达。

在大菜单设计上,必胜客采用“一价到底”策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价比的多元菜品选择。

在营销活动上,“尖叫星期三”已经成为品牌的标志性活动,每周三推出的折扣优惠,既吸引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又提升了门店的周中客流量。

而在IP联名方面,必胜客近年来先后与等多个国内外潮流IP展开合作,推出联名限定周边和单品,将二次元符号深度融入门店与餐品之中,让必胜客不再仅仅是一顿餐的陪伴,而成为了年轻人承载情绪的个性表达和分享快乐的社交货币,在陪伴中精准找到美食之外的,与消费者的连接点。

深耕数智化,“Q睿”新高度

此外,必胜客的快速扩张还得益于硬实力的持续打磨,例如完善的数字化会员体系与不断探索的智能化运营系统,都在助力解决餐饮品牌在扩张中会面临的“供应链不稳定、出品不一致”等痛点,让必胜客实现“规模与品质”的双轮驱动,为品牌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员体系的建设,是必胜客连接消费者的重要抓手。今年9月,必胜客进入打造会员体系的第10个年头,其会员总量突破2亿大关。通过数字化会员系统,品牌能够精准记录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进而推出个性化的营销活动与优惠政策,让必胜客成为精准陪伴无数中国消费者、值得信赖的温情坐标。

更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工具已深度融入必胜客的运营与决策环节,全方位赋能品牌发展。

2023年,必胜客全国门店全面上线了I-Kitchen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厨房生产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并规划出最优的出单方案。

同年6月,AI EYE也正式上线,对披萨从饼边颜色、芝士颜色、完整度、馅料分撒等多元维度进行智能化评估,保障出品品质,提升消费者就餐体验。

而今年全新推出的“Q睿”智能体,更是将必胜客的数字化战略推向了新高度。据百胜中国此前的公告[1],作为首个面向餐厅营运的智能体,“Q睿”不仅是工具升级,更将是管理模式的重构,让一线的员工可以腾出双手,聚焦于更好的服务顾客。

必胜客的三亚湾壹号餐厅,作为必胜客智慧化餐厅的升级体现,首次搭载全链路的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可穿戴的装备和 AI智能体“Q睿”相结合,实现高效管理,全面提升餐厅的人效与服务。

目前,“Q睿”的语音盘点、语音上下架产品、语音拨打电话及语音紧急事项提醒等功能,已在必胜客中国第4000家门店实现落地,为门店高效运营提供了全面支撑,后续系统功能将持续开发完善,预计1-2年内陆续实现所有功能。

此外,多台自动化设备首次亮相,更有应用机器人“阿胜”联动,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

这些数字化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帮助必胜客开启西式餐饮“规模与品质双升”的新路径,也为行业树立了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35年,4000家门店,必胜客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个西式餐饮品牌的成长历程,也是行业创新与升级的缩影。

从百胜中国的财报来看,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里,必胜客做到了系统销售、同店销售,和利润率这几个维度的同步提升。

在这背后,是必胜客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从产品端的品质与创新,延伸到战略端的本土化深耕,再到运营端的数字化赋能,必胜客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坚守品质,在本土化发展中与当地文化相融,为消费者提供了长期的陪伴与优质的体验。

根据36氪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披萨行业研究及消费趋势报告》[2]显示,中国披萨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达480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771亿元,2022年至2027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5.5%。

不难发现,经历了35年打磨的必胜客已经全副武装,准备好拥抱新一轮的市场机遇。对于未来展望,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表示:“必胜客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扩张版图,以更前沿的科技赋能体验,以更独特的品牌魅力凝聚人心,以更高效的运营体系铸就辉煌。”

[1]https://www.yumchina.com/newDetail/1?id=473[2]https://36kr.com/p/3467628576003721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