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企业资讯
近年食品行业,一场由传统品牌主导的“焕新革命”正在蔓延——这并非简单追逐网红潮流,而是依托数十年产业积淀的“精准破局”:双汇从“火腿肠巨头”向“全场景食材服务商”转型,以即食菜、速冻食品覆盖三餐需求,用国潮包装与抖音挑战赛贴近年轻群体。
吴裕泰打破“老茶馆”刻板印象,通过“茶味冰淇淋”、“茶 + 咖啡”复合门店,将百年茶文化转化为年轻消费的生活方式;上海医药旗下的中华老字号“龙虎”,则让清凉油的经典 IP 跨界潮玩与食品,推出联名软糖、冰淇淋,从“国民药品”延伸为“清凉生活符号”。
在健康与场景创新的赛道上,更多传统品牌正在突破边界:伊利舒化联合科研机构研发“控糖牛奶”,以草本配方与临床试验数据切入精准健康市场,甚至将产品铺进药店渠道;蒙牛悠瑞与北大医学部合作推出“安糖盾”奶粉,用专利植提组合与低 GI 配方,解决控糖人群的营养补给痛点;盼盼食品则以“国潮快闪巴士”对接冰雪运动场景,用东北大花元素与运动补给包,让烘焙零食成为年轻社交的活力载体。
这股浪潮中,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屯河番茄,则以“街舞大赛 + 微醺嘉年华”的双场景组合,为“传统食材如何对接年轻市场”给出了新范式——它没有颠覆自身定位,而是将“天山黄金产区”的品质底气,转化为年轻人可感知的场景价值,成为传统品牌场景化焕新的又一典型样本。
场景选得准:
踩中年轻群体的生活节奏与偏好
年轻人的生活里,藏着三类核心节奏:白天爱“活力社交”(看演出、逛市集、约朋友出门)、夜晚偏“轻享放松”(小聚小酌、安静歇脚)、线上习惯“创意分享”(晒吃法、晒体验)。传统品牌没搞复杂噱头,而是精准踩中这些节奏,让产品成为场景里的“自然选项”。
年轻人一天里“白天向外社交、夜晚向内放松”的习惯格外明显,传统品牌便顺着这个脉络嵌入产品:
白天出门逛吃或看演出时,吴裕泰把百年老茶铺改成“茶 + 咖啡”复合空间,路过的人能买杯茉莉花茶拿铁边走边逛,坐下的顾客也能点支龙井味冰淇淋,刚好适配“逛累了歇脚、顺便打卡”的需求,茶味冰淇淋单店日销稳定在 800 支左右。
中粮屯河番茄则盯上年轻人爱看的街舞赛事,在南京活动现场搭建“番茄小站”,创意趣味摊位引数百位消费者驻足消费,酸甜浓郁的番茄汁打开消费者味蕾,不少人表示像把新鲜熟透的番茄榨成汁,纯天然足够浓郁,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味道。
到了夜晚,氛围转向松弛,中粮屯河番茄的番茄汁成酒水搭子,“0 糖 0 脂”,契合小聚小酌时“怕胖、酒量小”的需求,气泡水、高浓度酒搭配酸甜浓郁的番茄汁,番茄特调清爽解腻,单日试饮超1000 杯,现场还有消费者开启DIY番茄汁特调。消费者通过此次微醺嘉年华感受到了番茄汁作为调酒搭子的绝配表现。
中粮屯河番茄 9 月在南京落地的两场活动,本质是对年轻群体“全时段需求”的精准覆盖:白天的街舞赛场承接活力社交,夜晚的微醺嘉年华满足轻享放松,让品牌自然嵌入年轻人的不同生活片段,而非生硬的“广告植入”。这种场景选择,既避开了与其他品牌在传统渠道的同质化竞争,又精准锚定了年轻人“主动参与、乐于分享”的行为特征。
转型立得“靠硬功”:
好原料/ 工艺托底场景体验
老品牌能在场景里“立住”,不是靠表面的玩法,而是数十年攒下的“产业硬实力”——这些藏在产业链里的功夫,最终都变成了年轻人能直接感知的口感与品质。
中粮屯河番茄的底气来自天山山麓和黄河河套地区 30 万亩种植基地:雪水灌溉、全年超 3000 小时日照、20℃昼夜温差,让番茄红素含量比普通鲜番茄高 3-5 倍;在智慧生产系统和卫星定位装置的支持下,每一车番茄从采收到进入生产车间的间隔时间平均不到6个小时,借助世界领先自动化生产线与加工工艺,旨在最大程度保持了番茄产品的新鲜;每一步都为了保留番茄本味,所以街舞赛场的番茄汁“酸甜自然不齁”,微醺特调里“番茄鲜感能中和酒的烈”。
在街舞赛场,番茄汁并非作为“外来植入品”,而是体现契合场景需求“活力补给”摊位的设计与现场的青春氛围形成视觉共鸣,而“看街舞打卡领试饮”的玩法,更让“喝番茄汁”变成了融入潮流圈子的“入场券”,潜移默化中建立了“潮流场景 = 中粮屯河番茄汁”的联想。
在微醺嘉年华,番茄汁则化身“创意基底”:天然清爽的特质既能中和酒的刺激感,又贴合年轻群体“既要口感又要健康”的核心诉求。这种转变,精准踩中了 Z 世代“饮料即自我表达”的需求:饮品早已不只是解渴工具,更是场景里的情绪标签。
吴裕泰的核心是百年制茶手艺:选茶要挑芽叶完整的鲜叶,窨制茉莉花茶时要“七窨一提”,连拼配比例都有代代相传的标准,这种工艺让茶味冰淇淋既有茉莉花茶的清香,又不会有涩味,搭配咖啡做成特调时,茶味也能清晰凸显,成了复合空间里的“打卡爆品”。
传统品牌焕新,
是“硬实力”与“软场景”的双向奔赴
从双汇的全场景食材布局,到吴裕泰的茶饮年轻化改造,再到中粮屯河番茄双场景创新,传统品牌的焕新逻辑愈发清晰:真正能打动年轻人的,从来不是刻意追逐网红热点,而是以自身数十年积淀的“产业硬实力”为根基,找到与年轻生活场景的“适配接口”。
传统品牌的“硬实力”,源自对全产业链的把控(如中粮屯河番茄是国内唯一全产业链番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两大黄金产区布局、全品类精耕的企业),或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品质口碑(如吴裕泰的百年制茶工艺);而“软场景”,则是对年轻群体需求的精准洞察(如潮流社交、健康轻享),是让产品自然融入生活的创新表达。二者的结合,让国传统品牌既能守住“品质基本盘”,又能突破“年轻认知圈”。
中粮屯河番茄的实践正是如此——作为国内唯一全产业链番茄企业[1],将中国黄金产区的红色美味送往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双场景组合为载体,它让“装在罐子里的阳光”真正照进年轻群体的日常。
这或许正是传统食品行业焕新的核心密码:不必颠覆过往,只需用场景为品质“说话”,总能在年轻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企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