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食代
2025 年 10 月 23 日至26 日,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在西安举办,作为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成立十周年的行业年度盛会,本次盛会汇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学术专家、临床医生、企业同仁等行业代表,总结十年来我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发展成就,探寻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大会的诸项议题中,“前沿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与产业化”广受关注。而10月25日,澳优与江南大学签署6年战略合作协议,为这一行业难题写下“优质答卷”,活动现场,双方宣布共建两大创新中心并完成两株优质菌株转让。这不仅是二者间近十年合作的延续,也为国内“产学研用” 融合提供新样本。

一起来关注一下。
深化:从“创新升级”到“产业落地”
先来关注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合作覆盖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全链条体系,在过往很多年合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基础上,进入全面“开花结果”新阶段。
首先,在主体战略合作基础上,锦旗生物与江南大学战略合作同步签约;其次,双方将合作共建“江南大学-澳优乳业微生态及功能乳联合创新中心”与“江南大学-锦旗生物益生菌协同创新中心”。未来,两大中心将“各司其职”,在微生态及功能乳领域,联合创新中心通过技术融合与产业协同,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精准的营养方案;在益生菌领域,协同创新中心将以“婴幼儿级标准做更好益生菌”为标杆,探索原料开发、产品创新及市场推广新模式。
最后是江南大学与锦旗生物菌株转让签约(CCFM1025、CCFM1074)。菌株转让是这次合作中引人注目的“重磅内容”,目前,短双歧杆菌CCFM1025经体外、动物及临床研究实证,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1]、调节情绪状态[2]并提升认知功能[3],相关研究已获得5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发表超10篇SCI期刊文献。副干酪乳杆菌CCFM1074经动物试验实证可增加短链脂肪酸水平,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细胞比例,改善Th17/Treg免疫失衡所致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4]、银屑病等,相关研究已发表多篇国际期刊文献,获得2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更值得一提的是,澳优旗下Nutrition Care结合CCFM1025,已成功研发新款益生菌新品,致力于回应现代职场人群对情绪问题、睡眠障碍的需求。这是澳优与江南大学合作从“技术突破”到“价值落地”的又一有力注脚。

对于此次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陈卫表示:“长期以来,江南大学与澳优围绕母乳、牛乳、羊乳、益生菌等领域深耕科研与技术转化,结下了深厚友谊,双方的合作历程清晰且扎实,每一步都推动着协同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我们已构建起了‘从基础研究到商业落地’的全链条协同模式。今天,我们再次携手,标志着双方合作正式进入‘创新升级、产业落地’的新阶段。”
进阶:从“赋能企业”到“生态引领”
澳优与江南大学强化合作的直接影响,是在强大科研团队与前沿应用的加持下,其上游技术把控能力将有望进一步增强。
澳优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澳优营养品业务实现营收约人民币3.05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Nutrition Care品牌实现收入约人民币1.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虽未直接透露益生菌相关业务数据,但能看出整体势头向好。
此次菌株转让后,其在益生菌核心原料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夯实,与旗下锦旗生物已构建的“研发 - 专利 - 应用” 全链条体系形成深度协同,为营养品业务的持续增长注入硬核动力。作为澳优益生菌业务的核心载体,锦旗生物已累计取得 130 余项专利,同时,结合澳优在全球布局的 11 座工厂及多重质量检测标准,上游菌株资源的强化将强化 “原料创新 -生产质控-市场落地” 的全链路创新协同,推动营养品业务在高增长基础上实现品质与规模的双重突破。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也是推动中国益生菌产业发展进程的必要发力之举。嘉世咨询发布的《2025益生菌市场简析报告》[5]中显示,目前,中国市场的菌株资源与筛选几乎被两家国际巨头把控,美国杜邦和丹麦科汉森占据合计约85%的原料市场份额,其余15%由国内新势力和小众供应商瓜分。行业亟需像澳优与江南大学这样的强势机构联手发力,为中国益生菌产业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生态提供关键支撑。
对于行业而言,二者的合作树立起了“产学研用” 融合新标杆。正如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张中朋所言:“从战略合作的签署,到科研成果的转让;从协同创新中心的揭牌,到联合平台的建立,再到菌株的转让——今天,我们见证的不仅是澳优乳业与江南大学继往开来、为期六年的再度携手,更是一次科研与产业的深度对话、一场双向奔赴的创新共赢。”
溯源:消费者需求是创新之“根”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澳优与江南大学所结硕果并非一夕之力。澳优和江南大学具有持续多年的合作基础。
自2017年首份战略协议签署以来,双方成果显著:研究领域从母乳、牛乳、羊乳延伸至益生菌;合作模式从联合人才培养升级为专家工作站落地,推动澳优在功能乳和益生菌研发领域不断实现关键突破。2023年,澳优联合江南大学共同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益生菌产业化生产示范线在锦旗生物江苏淮安益生菌智能工厂正式投产,成为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益生菌示范产线。
截至目前,双方已构建起了“从基础研究到商业落地”的全链条协同模式,合作成果已切实应用于抗抑郁、改善睡眠、抗流感、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功能性菌株的商业化量产与产品创制中。

而这一切工作所围绕的核心,正是解决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痛点”。对于澳优来说,消费者需求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其科技创新的“根”。长期以来,澳优都在持续围绕着这个根本进行技术创新攻关,打造新产品、开拓新赛道,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婴配奶粉、保健食品、特医食品、个性化营养品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满足全生命周期、精准营养健康服务需求。这样是澳优内部始终强调“科技创新从根上做起”的“根”之所在。
总体来看,从十年合作深耕到全链条成果落地,澳优与江南大学的协同创新,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锚点,既筑牢了产业技术根基,也为健康食品行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在此基础上,双方此次深化战略合作,更承载着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民健康升级的重要意义。

对此,澳优乳业执行董事、总裁任志坚表示:“澳优将全力以赴推动合作进一步落地见效;同时,充分发挥全球产业链优势,与江南大学携手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加速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打造产学研用合作典范,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贡献更大力量。”
[1]Lan Y , Lu J , Qiao G ,et al.Bifidobacterium breve CCFM1025 Improves Sleep Quality via Regulating the Activity of the HPA Ax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Nutrients, 2023, 15(21):12.[2]Tian P , Chen Y , Zhu H ,et al.Bifidobacterium breve CCFM1025 attenuates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via regulating gut microbiome and tryptophan metabolis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22, 100:233-241.[3]Zhu G, Guo M, Zhao J, Zhang H, Wang G, Chen W.Bifidobacterium breve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alleviates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reg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microbial metabolit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ice. Front Immunol. 2022 Sep 20;13:1013664.[4] Fan Z , Ross R P , Stanton C ,et al.Lactobacillus casei CCFM1074 Alleviates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 via Balancing Treg/Th17 and Modulating the Metabolites and Gut Microbiota[J].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2:68007.[5]https://www.sgpjbg.com.cn/baogao/73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