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中国食品新总经理“首秀”,我们和这位马拉松跑者聊了聊加速和转型

作者:何丹琳(原创)

在办公室和家里,百事食品中国总经理盛瑞涵(Evrim Şen)各放了一张巨大的中国地图,时刻提醒自己这个国家有多么幅员辽阔,而且文化多元、底蕴深厚。

“就美食而言,同样包罗万象。”这位拥有丰富国际化视野的快消老将告诉小食代,“因此,对于如此规模庞大的国家,你很难用平均值来认知事物,我认为这会掩盖其内在的丰富性。这是我来到中国深切体会到的第一点。”

盛瑞涵于今年7月出任百事食品中国总经理,领导旗下拥有乐事、桂格、多力多滋等知名品牌的百事集团在华食品业务。在近日正式投产的百事集团陕西食品生产基地,小食代与盛瑞涵进行了独家交流。

百事食品中国总经理盛瑞涵(Evrim Şen)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履新仅4个月,这位头脑敏捷、精力充沛的实干家已经迅速融入和准确“把脉”中国市场:从一线走访洞察零售格局机遇,到冲浪速度极快地在社媒上“吃瓜”,还时不时冒出一句“手机先吃”这样令中国消费者会心一笑的梗。

下面,小食代就带大家一起来走近这位百事食品中国新“一把手”。

兴奋、责任与文化初体验

这位土耳其裔高管刚履新不久,就有了一个信达雅的中文名:盛瑞涵。

“我很喜欢,”他兴致十足地向小食代解释说,这个名字不仅结合了他土耳其名字的发音,而且表达了对百事中国业务的美好愿望,繁荣且可持续的发展。“我非常相信人们常说的,‘人如其名’。这反映出你的个性,同时也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

“现在别人称呼这个中文名,您能反应过来吗?”小食代不禁好奇道。

“在商务环境下没问题,但我不确定所有情况下都能完全自然做出反应,”盛瑞涵笑说,自己还把中文名打印出来贴在了家里的不同地方,比如冰箱上,以便家人也能学习他的新名字,“我想这会加快我的学习速度。”

资料显示,在出任百事食品中国总经理之前,盛瑞涵是百事食品土耳其总经理。在其领导下,百事土耳其在极具挑战的外部环境中,依然实现了稳健而持续的业务增长,并在团队建设与人才发展方面取得卓越成果。小食代留意到,他曾被土耳其媒体形容为“年轻有为”的领导者。

盛瑞涵在快消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早期在吉百利及强生公司工作,于2012年加入百事。在百事,他大约每两、三年时间就“跳一级”,最初担任英国零食营销总监,随后在欧洲及土耳其历任多个重要领导职务。他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并完成了霍特国际商学院的战略营销课程。

与这位快消老将以往管理过的市场相比,中国的规模显然是另一个层次的。

“以我们现在身处的陕西省为例,我知道中国网友把陕西省和英国戏称为‘双胞胎’,因为面积和轮廓比较接近。”他风趣地引用网络段子说道,“西北7省的面积更是超过欧洲一半还多,人口接近土耳其加西班牙的总和。面对这样的市场空间,百事食品投资中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盛瑞涵表示,对他个人而言,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职业进阶,也是一次绝佳的成长机会。“管理一个如此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业务,带领它迈向新的篇章,这极具挑战也极具吸引力——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同时怀有强烈的责任感。

由于横跨亚欧两大洲,土耳其历来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处。盛瑞涵在感受中国的过程中首先敏锐捕捉到的是文化相似之处

以家庭观为例,他认为语言就能充分体现。“在英语里,没有专门的词分别指代哥哥或弟弟,就叫brother,也没有专门的词来指代奶奶或外婆,就叫grandma。在土耳其语里,这些都有专门的称呼,就像中文一样。”从“文化初体验”切入,这位百事食品中国业务总经理正在快速解锁与中国消费者共鸣的密码。

实干家的沉浸式考察

盛瑞涵身上还有一个鲜明的“标签”:马拉松跑者。“我认为跑步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跑步考验的是耐力、韧性、敏捷性和速度——这些特质对于一名管理者来说也都非常重要。

他总结出了一套长跑管理哲学:“跑步和商业有共通之处,比如两者都讲究自律,要求做好身体和精神上的准备,并且要懂得随机应变,因为有时你需要放慢速度以行至更远,有时你需要加速冲刺。

上任4个月以来,这位雷厉风行的实干派领导者就已经“跑遍”了多个中国城市,包括沿海城市上海、广州,以及内地重镇西安——他不仅四处走访市场,还积极拜访经销商,并和团队深入交流。

盛瑞涵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他上任后的优先事项:沉浸 (immerse)、加速(accelerate)、转型(transform)

“沉浸指的是让自己深入融入新的国家、新的文化,实地考察,了解消费者。这也是我花时间最多的地方。”他说,“你不能坐在豪华的总部办公室里读报告,你必须走出去,与消费者面对面互动,并与你的员工坦诚交流。

“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型组织,拥有数量庞大的一线员工,还有各个部门,你不能只坐在会议室里发号施令。你必须与各个层级的员工交谈,了解他们面临的挑战,了解你在会议室里讨论的内容如何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及如何真正改善他们的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目标。”他说。

在“沉浸”的过程中,盛瑞涵有不少有趣的洞察和收获。

“虽然中国对于我来说不算陌生,因为无论身处世界何处,你都会或多或少地对中国有所了解。但是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他说。

例如,在考察市场后,他感叹道,“在食品饮料领域,我看到的创新数量之多、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这说明中国消费者渴望创新,尝鲜兴趣十分浓厚。

有意思的是,在重视线下走访之余,盛瑞涵的“网速”也很快。小食代聊起近日一位美国博主在中国旅游时,曾专门拍摄了货架上多款乐事本土创意口味产品,如黄瓜味、咸蛋黄味、意大利香浓红烩味等,并引发热议。

话音未落,这位“6G冲浪选手”立马接话道,“我刷过这个短视频,我还花了更多时间去看大家的留言评论。”由于看不懂中文,他还非常有耐心地逐一按键翻译——这也是其“社交聆听”的一部分。

这些观察也让其深刻体会到,百事中国食品的成功离不开本土化创新

“百事在全球有两个重要的创新中心,其中一个就在中国。这体现了两点:一是中国本身蕴藏的巨大机遇,我们致力于让产品融入本土口味。二是我们期望中国在创新方面引领世界,包括新技术、新口味、新包装以及新的食品配送方式等。”他说。

“我认为,我们在捕捉一些中国本土特色方面已经做得相当不错,除了乐事薯片,桂格也有很多本土创新产品,如‘桂格5养系列’燕麦片的灵感是来自于中国‘药食同源’理念的。未来,我们会继续坚持本土化创新。”盛瑞涵表示。

加速增长和推动转型

这位新任总经理还将积极推进“加速增长”。

“中国市场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例如,我们看到零售业格局发生了很大转变。所以,关键在于理解并把握这些变化,并将团队的精力集中在少数几个优先事项上,聚焦于最大的机遇,从而加速我们的增长。”盛瑞涵表示。

在被问及在华最大机遇时,他认为,百事食品在丰富产品组合、拓展更多零食场景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我认为这是重中之重,除了涵盖居家消费,还包括外出用餐等各种场合”。

他又提到,地域扩张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包括需要更深入地渗透西部地区。此外,新兴零售渠道创造了许多机会,从兴趣电商、会员店到遍布各地的零食专卖店等。

第三个重点是转型。

“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改变我们的市场渠道和营销策略?我们如何扩大供应链?——我们现在所在的西安新工厂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能力?如何确保我们拥有能够制胜市场的高效团队?”盛瑞涵表示,这些都是其推动转型的关键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应链和地域扩张方面,这家食品巨头在中国市场又达成了一个新的里程碑。10月28日,百事集团西北地区的首家食品生产基地在西安正式投产,这也是百事在中国的第十家食品工厂。该项目首期投资近6亿元,预计总投资约13亿元,首期年产能约25,000吨。

 

从开工到建成,我们只用了13个月,刷新百事全球建厂速度新纪录。”盛瑞涵在现场向小食代介绍说,新工厂将极大地增强供应链的协同效应,缩短运输时间,并满足西北七省的需求。

在数字化方面,中国市场的独特生态令盛瑞涵印象深刻。“我刚来的时候,外出会用信用卡,而这种支付方式在中国已经‘过时’了。现在,我都是微信或支付宝支付了,超级方便。”他说,自己现在还能够很熟练地使用滴滴、京东、饿了么等APP。

“这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注意到了人们与食物的互动方式,比如,我去餐厅吃饭,会看到很多人都在拍照。我听到过‘手机先吃’的说法,这也是数字化生活的一部分。”他说,在中国,从消费者互动到销售场景拓展,数字化都极为重要。

展望未来,盛瑞涵表示,百事食品将秉持“植根中国、服务中国、携手中国”的理念,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不仅推动公司自身实现高质量增长,而且为整个行业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树立新的标杆。

快问快答

在交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小食代与盛瑞涵进行了一些更为轻松的“快问快答”话题,内容如下:

Q: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A:我经常跟孩子们说一句话是,做任何事都要全心全意,全情投入。无论是打扫门廊或整理花园,或者领导一个大型团队,做事不能敷衍了事,必须竭尽全力。

Q: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你的管理风格。

A:远大的抱负(ambition)、清晰的路径(clarity)、团结的力量(solidarity)。

Q:迄今为止,您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

A:我喜欢川菜——宫保鸡丁!虽然川菜的辣度有可能会超出我的承受范围,这道菜实际上并不很辣,很容易接受,而且鸡肉和花生搭配得非常好。苏帮菜松鼠鳜鱼也很美味。零食沙琪玛也爱了。我还想买些火锅底料,跟孩子们一起在家尝试一下煮火锅。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