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山姆中国开店加速,计划每年要新增至8-10家

作者:潘娴(原创)

山姆在华开店速度将再创新高。

日前,小食代从业内获悉,山姆计划在中国加速开店——2025年后,每年平均新开8~10家门店,比近年的每年开约6家新店速度再有明显提升。

据小食代了解,山姆方面是在近期召开的一场会议上以口头形式提到上述新目标的。对此,沃尔玛中国截至发稿时未予以置评。

加密与开拓

风头正盛的山姆,迫不及待要“跑马圈地”了。

2023年底,山姆的口径还是未来每年有6-7家新店开业,较早前明显加快。时间仅过去一年多,这家仓储会员店决定再次提速。

小食代经不完全统计发现,20252026年,山姆已经及有望开业的门店接近20家。从选址来看,山姆既在加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也开始向消费活跃的省会周边城市及经济强县拓展首店。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至今,山姆已有三家门店官宣开业,包括武汉江岸店、嘉兴店、合肥店。今年计划开业的门店还有4家一线城市门店(深圳宝安店、北京昌平店、上海金桥店、广州荔湾店),以及广东中山店、苏州张家港店、扬州店、无锡惠山店。

2026年,计划开业的山姆门店有三家位于广东(佛山禅城、佛山顺德、东莞厚街)、两家位于山东(青岛店、济南店)、三家分别位于北京(房山店)、天津(东丽店)、河南(郑州店)。

在山姆加码开店背后,是中国市场的增长势头被反复验证。

销售额方面,山姆带动了沃尔玛中国的可比门店销售额连续多个季度双位数增长。会员费方面,山姆在华近期屡次录得双位数增长,反映出作为其核心KPI的会员规模持续扩大。这些结果,也令山姆中国成了公司全球高层论述国际业务时时常提及的“三好学生”。

“2023年(沃尔玛全球CEO)董明伦曾提过,我们在中国有两家山姆会员店每年的销售额能超过5亿美元。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今年我们预计能超过这个销售额的山姆店在中国将增加到8家。”在上月召开的投资者会议上,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说。据市场传言,2024年,山姆在中国的营业额已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顺势而为

山姆如今加速扩张大有顺势而为之意,但在此之前,它曾花了近20年蛰伏蓄势。

自山姆1996年进入中国后,要付费买卡才能进场购物的会员店业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水土不服的状态。转折发生在前山姆中国总裁文安德(Andrew Miles)任内的全面改革,包括涨年费以更精准面向中产多人家庭的目标群体;大幅精简SKU,聚焦于提供兼具品质与价格优势的差异化商品等。

这些变革看似让盈利模式更为克制,实则破解了此前会员店定位模糊的痛点,使其市场接受度逐步提升。近年来,中产阶层对极致质价比的需求上升,进一步催化了山姆品牌势能飙升,使其成为消费者、供应商或是地方招商引资眼中的“流量密码”。

山姆成功不仅源于坚守会员制模式的商业内核,也有赖于将这一“舶来品”业态与本土消费习惯融合创新。

全渠道模式就属于典型例证。依靠“门店+云仓”的模式,山姆提供极速达、全城配等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打破门店辐射范围限制,解决消费者因时间限制无法到店的问题。目前,山姆已有超50%订单来自线上。

“这个模式让我欣赏之处在于高效和一体化。会员店和云仓能真正协同起来,形成无缝衔接的枢纽辐射系统。会员店扮演着中心枢纽,负责为旗下云仓补货。线上订单是在云仓中捡货和打包,再从云仓配送到客户手中,以加快速度。”朱晓静说。

据悉,山姆云仓位于人口密集的城市住宅区附近,平台搭建和运作简单,成本较低,可利用较小投入为会员店获得可观的高回报。现时,每家山姆店下挂靠着8~15家云仓,每家云仓服务半径约为2~3英里(注:3.2~4.8公里)。

朱晓静曾如此总结山姆中国的成功公式,即超越期待的优质商品+全渠道便利体验+会员长久信任

作为会员店在中国的“开拓者”,山姆未来扩张能享受到先发优势红利,中国庞大的中产阶层也尚有挖掘空间,这奠定了山姆消费容量的基础。而其在品牌认知、商品力及全渠道运营的已有优势,为加速开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未来挑战

在捕捉机遇的同时,山姆高速扩张也可能带来新挑战。

首先是人才储备。快速开店对专业人才需求激增,山姆要确保培训体系能跟得上扩张步伐。根据此前网络流传的部分山姆店组织图,仅仅是管理团队,一家门店通常就配备30~40名人员,包括一位店总经理及多位副总、不同品类及后台职能的主管等等。若包含普通店员,单店人员规模更为庞大。

身为山姆“劲敌”的开市客(COSTCO)就曾表示,在国际市场加速开店的阻力之一是成熟员工培养,依然依赖将老员工调至新店。以开市客上海首店为例,当时至少有60到70位员工是来自台湾地区的,他们既有来自办公室和采购办事处,还有来自仓库的关键主管和经理。

其次是供应链稳定性。山姆通过精简选品与大规模采购实现成本优势,这意味着山姆对单一供应商而言是“采购大户”。然而,随着门店快速扩张,如何令供应商积极配合产能提升,同时有效应对销售波动,避免供应商面临产能不足或过剩的困境,成为山姆面临的关键考验。

尽管山姆在采购关系中通常处于更强势的地位,但供应商并非能随意替换,这可能会影响敏锐消费者的体验。根据一些山姆会员在社交媒体的分享,他们曾发现某款商品换供应商后导致品质变化,这凸显了供应链稳定与品质一致性的双重考验。

除了扩张对自身运营的挑战,山姆还面临来自友商的处处“对标”,不管是广告还是商品。这种竞争要求山姆在品牌独特性、差异化创新上具备持续领先能力。

以商品为例,作为爆品制造机的山姆经常成为被“抄作业”的对象,商品也会被消费者进行仔细比较。“山姆很多自有品牌都和朴朴的优赐相似度很高,还有巨多同款!有时候朴朴还会更便宜些。”有网友称。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山姆能否在高歌猛进中延续强劲风头,继续书写“中产快乐屋”的故事?答案将在市场的检验中揭晓。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