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娴
燕麦奶巨头OATLY可能要在中国市场“切换模式”了。
在今晚发布的2025半年报中,该公司宣布已启动对大中华区业务的“战略评估”。评估将考虑一系列选择,包括探索大中华区业务独立运营的可能性,以加速大中华区业务增长,使其充分发挥价值。
“过去几年,大中华区业务显著提升,实力持续增强。大中华区一直以来是OATLY业务的重要贡献者,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并且具备长期增长的坚实基础。”在今晚召开的业绩会上,OATLY首席执行官Jean-Christophe Flatin说,战略评估期间,大中华区市场的运营都将正常开展。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下。
恰当时机
根据Flatin说法,该公司坚信中国业务具备长期潜力,并认为“现在是开展战略评估的恰当时机”,旨在帮助业务释放出最大价值。
小食代留意到,会上有分析师问道,为何认为现在是“恰当时机”,评估结果是否会在直接出售、通过成立合资企业来引入部分资本、寻找一位战略合作伙伴中进行选择。
对此Flatin表示,就时机而言,在大中华区业务于2023~2024年进行重塑后,该业务目前已变得更精简、更强大,因此现时是退后一步思考、评估如何加速其发展并最大化其价值的恰当时机。
而对于最终评估结果,他说:“我们今天不会对战略评估的最终结果作任何猜测。”
他又强调,在此次评估期间,OATLY大中华区将继续正常运营,包括保持马鞍山工厂运转。“我们对客户、消费者和员工承诺一如既往,以确保运营的安全性和持续性”。
OATLY在财报中称,完成战略评估暂无明确时间表,也无法保证评估过程将导致任何交易或战略变化。当季,公司对大中华区部门的战略评估产生了140万美元成本。这也从侧面说明前段时间为何市场上会出现相关传言。此次公告之后,有利于平复谣言,回归发展。
由最新业绩来看,OATLY大中华区表现符合CEO所说“显著提升”。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OATLY大中华区收入为5695.5万美元,同比增长12.5%;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98.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情况大幅好转。
“尽管消费环境充满挑战,我们的大中华区团队执行依旧出色。”Flatin说,今年上半年,在OATLY大中华区内占比最大的餐饮服务板块,实现了12%的收入同比增长。公司与中国各大咖啡连锁品牌的关系保持稳固。同时,OATLY持续在华推进零售渠道拓展,并于当季进入会员店渠道,推动零售端销量创下历史新高。
独辟蹊径
寻求加速增长之际,OATLY已凭借七年耕耘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背后依靠其中国团队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
依托强大产品力与本土视野,这个一开始在货架上无人问津的品牌已走进数以万计的咖啡店,成为燕麦奶品类的“代名词”,推动植物蛋白饮这个传统行业焕发新貌。
在此过程中,OATLY本土团队开辟了全新打法。不同于国外靠“碰瓷式营销”获取声量,OATLY在中国回归到产品本质讲故事——突出燕麦的膳食纤维营养、天然麦香、口感顺滑醇厚,强调燕麦奶提供更多样的膳食、口味选择。
据悉,这套策略基于OATLY团队对中国市场的深入洞察,中国团队来自各个领域,不少人曾长期身处竞争激烈的行业。团队的多元背景与跨界经验,也让OATLY在中国得以摆脱品类思维定势,灵活应变,为燕麦奶这一“舶来品”找到更适合本土的发展路线。
不过,起步也面临不少挑战。品牌的零知名度、品类的零认知,这些都是OATLY无法绕开的命题。
为了走好这条“难而正确”的道路,OATLY选择巧妙借力,突出“咖啡搭子”定位,通过渗透咖啡馆在B、C端都刷到了存在感。这不仅让燕麦拿铁成为中国咖啡行业的现象级单品,也令OATLY成为近年来在B端餐饮成功做出潮牌的企业,燕麦奶这一新鲜事物快速建立起认知度。
截至2025年1月,OATLY在中国售出的燕麦奶可制作约14亿杯燕麦拿铁。OATLY除了咖啡店等餐饮连锁渠道,也开拓了电商、会员制超市、商超等C端渠道,成为更触手可及的品牌。
燕麦奶兴起后,也有不少饮料大厂及初创企业下场,但OATLY始终在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地位,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能。根据快消品线下监测网络马上赢数据,今年上半年,OATLY在中国燕麦奶市场以62.9%的份额排名第一,份额同比增长超10个百分点。
随着OATLY深入本土布局,这家燕麦奶巨头有望迸发出更大活力。
以产品为例,靠“咖啡大师”燕麦奶出圈的OATLY正延伸布局更多细分品类。在餐饮端,OATLY燕麦奶油被应用到今年6月上市的星巴克“轻气泡拿铁”中,OATLY果饮大师燕麦奶被用于麦当劳夏季的两款雪冰新品中。在零售端,OATLY也推出了风味燕麦奶、燕麦雪糕等产品。
小食代留意到,这些创新都属于本土团队的手笔。随着中国市场销量和话语权的增加,OATLY已建立由马鞍山工厂与研发中心组成的完善生产体系,及核心技术创新,并将新品研发周期大大缩短,以实现客户、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经过七年发展,OATLY大中华区目前已具备独立运营的能力,其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渠道开拓、终端运营的闭环链路均是自主搭建,并由完全本地化的核心团队负责。
对OATLY而言,大中华区具备独特价值。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另类的品牌发展路径、高度自主的运营能力,都让这盘生意与其他区域业务形成了显著差异。而“探索独立运营的可能性”也许是更适合大中华区的选项,这有望提供更灵活的发展空间,以适应本地市场的特别需求与挑战。
持续提高盈利能力
最后再来关注下OATLY整体情况。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OATLY总营收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亏损729.4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亏损2.4亿美元大幅收窄。
“今年上半年,我们在 2025 年优先工作上取得了良好进展,包括继续提高供应链和管理费用结构的成本效率,对增长策略的严格执行在欧洲和国际业务都取得了成效。我们看到了收入增长势头,所有这些工作都旨在实现持续提高盈利能力的目标。”Flatin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