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娴(原创)
凭借对行业变化的迅速响应,在华运营嘉士伯、乌苏、重庆、乐堡等品牌的重庆啤酒,保持稳中有进的势头。
“尽管面对2024年上半年高基数,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销量仍取得了1%增长,主要受益于春节期间需求拉动,持续进行各品项拓宽,尤其得益于积极发展非现饮渠道。”嘉士伯中国总裁、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啤)总裁李志刚在今天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一些高端产品承压的背景下,重庆啤酒多个高端品牌实现了亮眼增长。其最近开始发力的饮料业务,也成为了业绩会上的关注焦点。
根据重啤最新发布的2025半年报。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39亿元,去年同期为88.61亿元;利润总额22.28亿元,去年同期为22.29亿元;销量达180.08万千升,同比增长0.95%,优于行业表现。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高档销量增长
对渠道风向的精准把握、品牌的坚定投入等举措,令重庆啤酒高档产品扭转了去年全年的下滑。由于性价比需求凸显、传统现饮渠道疲软等因素,不少啤酒企业的高端产品曾一度承压。
该公司财报显示,作为其占比最大的业务,高档产品上半年实现营收52.65亿元,同比增长0.04%。
这有赖于非现饮渠道的销量增长。李志刚透露,重啤在非现饮渠道持续提升罐装产品的占比,上半年,乌苏、1664的罐装产品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品牌嘉士伯、乐堡、风花雪月均实现了销量增长,嘉士伯与风花雪月增幅达双位数。
由于渠道间的价格差异,销量是非现饮渠道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便捷、不易碎的罐装产品为非现饮渠道主流,但其分量、单价通常低于现饮渠道的瓶装啤酒。即便同样是罐装产品,非现饮渠道的加价率一般也更低。
虽然溢价更低,但随着餐厅、夜场等现饮渠道持续走弱,非现饮渠道(便利店、超市等)近年已超越现饮渠道,成了各大啤酒企业争相抢夺的阵地。兴业证券研报引用的欧睿数据显示,2024年,现饮、非现饮渠道在中国啤酒行业的销量占比分别为48%、52%。
上半年,重啤加速拓展非现饮渠道的高端产品。财报显示,面向非现饮渠道,该公司一方面优化产品组合把握市场趋势,另一方面,提升小型超市及松散型便利店分销效能,同时积极拥抱新兴业态,深化零食折扣店、仓储会员店战略合作,协同定制营销激活增量。
除了线下业态,重啤较早开始布局的即时零售业务,也在今年分享到了“外卖大战”流量的溢出红利。
此前,多个平台均推出了酒水优惠券等活动,并有效拉动了整体品类销量增长。比如,在淘宝7月2日的闪购500亿补贴上线当日,酒水乳饮品类的订单量直接翻倍。
在今天谈及即时零售时,重啤财务副总裁陈伟豪表示,这一渠道属于非现饮渠道中成长趋势较好的业态。对重啤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满足了拓展非现饮渠道的需求,也能通过获取渠道大数据与消费者洞察,反哺新品研发。
而在回应如何避免外卖大战下的乱价,他透露,重啤已成立新的即时零售团队,负责跟踪各渠道价格,同时会面向不同平台提供差异化产品,避免影响其他渠道。
酒企跨界
在今天会上,酒企跨界也成了热议话题。今年以来,数家啤酒头部公司纷纷加码饮料、白酒企业进军啤酒界的现象吸引了不少关注,布局相邻品类被酒企视为寻求多元化增量的一大方向。
重啤也是当中积极参与的一员。继去年底在云南推出大理苍洱汽水后,该公司今年又相继推出了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乌苏首款能量饮料“电持”。
谈及饮料业务进展,陈伟豪指出,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已在重庆铺货,主攻餐饮渠道,包括火锅店、烧烤店、烤肉店、小酒馆、海鲜大排档,铺货范围仍在扩大。“电持”能量饮料在新疆铺货率较高,进入了商超、便利店等渠道。两款产品“市场反应非常好”,后续仍会根据销售情况、消费者反馈持续改进。
他还透露,可以期待更多饮料新品,该公司将继续进行一系列探索,包括口味、包装等等。
目前,重啤正利用啤酒业务的供应链、销售资源来协同发展饮料,饮料新品均是在优势市场首发试水。今年5月,李志刚向小食代表示,该公司会有地区选择性地布局饮料业务。
“在我们的强势市场,我们有很好的渠道覆盖,如果它们也有销售饮料的需求,为什么不一起卖我们的啤酒和饮料呢?”他说,“相对来说,我们在业务空白市场就没有这个优势,在这些空白市场的话,我们就很难去跟其他饮料产品去竞争,所以我们还是会有地区选择性地去做。但是别忘记中国那么大,在几个省份能做好,其实体量就已经不少。”
此外,在今天被问到如何看待白酒企业跨界啤酒的影响时,重啤称仍会专注提升自身竞争力。其董事会秘书邓炜表示,啤酒消费群体、消费需求都非常广泛且多元。该公司仍会坚持在啤酒、饮料领域推动多元化品牌发展,发力产品创新,强化每个品牌与消费者的链接。
比如,随着新中式茶啤走红,重庆啤酒就推出了多款新品迎合本土口味偏好,包括乌苏大红袍精酿1L装、风花雪月首款龙井绿茶1L茶啤精酿、京A茉莉青提果茶小麦。
按照李志刚此前说法,重啤的两大创新支柱包括:啤酒(Beer)和“啤酒之外(Beyond Beer)”。对于核心的啤酒品类,公司不断从概念、趋势、包装上去进行创新,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新卖点。与此同时,未来也在啤酒之外会有更多创新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