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39亿!东鹏饮料解锁“下一个百亿”的进度条过半

作者:何丹琳(原创)

中国本土饮料巨头东鹏饮料交出了一份增长“遥遥领先”的年度成绩单。

今日晚间,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鹏)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公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8.39亿元,同比增加40.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主要得益于销售规模和效益保持高速发展。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23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大关后,这家势头惊人的本土饮料巨头解锁“下一个百亿”的进度条居然在2024年就已经过半了。在“1+6”多品类战略的驱动下,东鹏今年正在加速朝着200亿营收的目标冲刺。

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下这股“本土能量”势力。

高增长

先来看下“拳头产品”东鹏特饮。

根据这份新鲜出炉的财报,2024年全年,这一主力大单品的营业收入超过133亿元,在超大体量的基础上仍实现同比增长28.4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东鹏特饮“喝下”了更多市场份额

来自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东鹏特饮在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由 2023年的43.0%提升至47.9%,连续四年成为我国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全国市场销售额份额占比从30.9%上升至34.9%。500ml瓶装东鹏特饮在尼尔森中国饮料单品排行中稳居前三。

2022年,东鹏就已明确发展第二曲线,2023年确定“1+6”的品类矩阵,覆盖能量饮料、即饮咖啡、无糖茶等品类,而过去的2024年,是其真正深入此战略的一年。

三年时间,除了当家能量饮料,东鹏多元化拓展的产品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成为有力的增长贡献者。

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东鹏电解质饮料(即“补水啦”)营收近15亿元,同比大涨超280%;其他饮料(注:东鹏大咖、上茶系列等产品)营收超过10亿元,实现同比翻一番。东鹏指出,报告期内,公司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多品类协同效应显著。

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2025年2月发布的《2024年快速消费品市场纵览》,2024年,中国饮料市场销售额较上一年增长7.5%,消费者饮料类产品购买频次增长7.2%,单次购买量下降0.1%,购买均价下降0.5%。

总体来看,在消费支出谨慎的大环境下,走高性价比路线的东鹏的增速可谓“遥遥领先”。事实上,在过去数年间,东鹏也持续保持着高增长势头,从2019年约42亿元的营收一路飙升至2024年的158亿营收,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以上。

差异化

与其在巨大的金钱与时间成本中让消费者接受全新的功能,不如以“细微处的差异与创新”去撬动他们真正的需求。在产品层面,从特饮到补水啦,东鹏有一套自己的创新逻辑——不做市场教育者,而是需求唤醒者

从2024年的“明星新品”补水啦说起,传统电解质饮料常陷入“专业运动补给”的窄众定位,消费者认知模糊。东鹏“补水啦”却另辟蹊径。

首先,“直给”的命名:“补水啦”三字自带场景指令,让复杂的功能术语转化为最日常的“补水”提醒。

其次,“自带流量”的包装:在深蓝色之上加一抹跳脱的橙,“补水啦”三个字占据包装的视觉中心,卖点被进一步放大。
最后,“最关键”的场景:优先渗透运动场馆、户外旅游与校园军训等场景,补水啦会出现在每一个“汗点”时间。

这种“去专业化”策略成效显著:2024年 “补水啦”销售额近15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在赛道高增长的背景下,仍然跑出了加速度。在无糖茶赛道,当我们走近货架,会发现东鹏“上茶”系列包装上的“白”似乎特别显眼。在竞品普遍采用深色瓶身强调茶饮厚重感时,东鹏饮料选择了一条反直觉的路径:打造市面上最“白”的茶饮包装,试图以一种“陶瓷”质感让消费者更有“沉浸式”的品茶体验,也能让“上茶”能从货架中“跳脱”出来。

事实上,这种强调在细微处寻找“差异”进行“创新”的产品逻辑在其“拳头产品”东鹏特饮的“发家史”中早有端倪。

15年前,当新品当品类“老大”红牛牢牢占据“高端功能饮料”市场心智时,东鹏特饮没有选择“正面硬刚”,而是选择走一条差异化的路径,找到那个更适合本土消费者的产品需求。

资料显示,2009年,东鹏特饮在功能饮料以“罐装”为主流的市场中首创PET塑料瓶包装和防尘盖专利设计,PET具有高透明度,线下陈列具有视觉优势;防尘盖设计解决长途运输中罐装口易落灰的问题,且一盖多用,更具产品区分度。而“一瓶能量饮料不到5元”的极致性价比,将消费场景拓展至货车司机、快递员等体力劳动人群和蓝领群体,与面向白领、学生的红牛形成错位竞争。

深度下沉

东鹏的“护城河”不止产品创新带来的差异化优势。

在渠道方面,这家本土饮料公司逐步在全国构建起“线下+线上+新兴场景”的全渠道触达体系。财报显示,2024年,东鹏已拥有超过3,000家成熟经销商以及近400万家有效活跃终端门店,建立了覆盖全国且深度下沉的“毛细血管式”的渠道网络。

与此同时,该公司始终坚持“冰冻化陈列”战略,巩固传统优势,通过冰柜投放等精细化运营手段,进一步提升终端网点的销售效能,提升单点卖力。截至报告期末,东鹏已累计投放冰柜数量超过30万台。

这一规模庞大的渠道体系如同发达的根系,支撑着东鹏从区域品牌成长为全国能量饮料的“参天大树”。财报显示,2024年,东鹏全国化布局成效显著,在广东区域的营收增速约16%,华东增速约45%,华中为48%,广西为17%,西南超54%,华北增速最高达83%。

展望未来,东鹏曾提出,将冲刺营收200亿,进入中国饮料前5强。

为布局未来需求增长,这家饮料公司也在持续扩大产能。小食代留意到,去年4月,东鹏饮料集团中山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10.8亿元人民币。

去年9月,东鹏饮料昆明生产基地正式开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该生产基地是公司的第12个生产基地,也是未来西南区域的总部中心。

去年11月,东鹏饮料公告称,拟投资12亿建海南生产基地。该公司表示,项目投产后能更加及时、有效地满足未来海南及东南亚区域的销售需求,减少长距离的物流运输成本,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

200亿目标的进度条已经过半,随着“1+6”多品类战略的持续推进,东鹏饮料或有望在竞争激烈的饮料红海市场中“越跑越快”,行业版图上亮眼的增长曲线,始终有本土能量的加持。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